理论教育 打造一核多元乡村治理新模式

打造一核多元乡村治理新模式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关于印发〈江口县推进一核多元创新基层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共有、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原则,以提升组织力为着力点,构建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以监委、组务会、驻村工作队、民事调解队、志愿服务队、专业合作社为“多元”治理主体的“一核为主·多元共治”治理体系。

根据《关于印发〈江口县推进一核多元创新基层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共有、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原则,以提升组织力为着力点,构建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以监委、组务会、驻村工作队、民事调解队、志愿服务队、专业合作社为“多元”治理主体的“一核为主·多元共治”治理体系。

1.基层党组为核心

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对全县104个基层党组织进行提质改造,加强班子建设。把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型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切实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动农村各项事业有序发展。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和政治引领作用、农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对村级班子和村干部进行考核、狠抓后进村党组织整顿转化、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凸显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作用等举措,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2.村民自治为基础

着力健全村民自治的“四个民主”协调发展机制,将选举、决策、执行、监督流程落实到位,责任分工落实到位。积极培育村民自治素养,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以及优化村级组织结构。认真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拓宽民主协商的渠道,全面实施党务、村务公开;建立健全不合格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退出机制。

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根据管理公共事务的实际需要及本村民俗风情、传统美德等具体实际,制定村规民约,把社会治安、建房审批、环境卫生、赡养老人、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公益事业、新农村建设等纳入乡规民约内容。充分发挥村级监事会监督执行作用,依法建立和完善奖惩机制,推动形成“遵守村规民约光荣、违反村规民约可耻”的舆论导向,有效促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觉性。(www.daowen.com)

3.城乡联建为辅助

由县直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与行政村联建党支部,形成城乡互助联建工作机制,各联建单位要深入开展城乡互助联建和“四帮四促”活动,并整合综治帮扶、计生帮扶、“减贫摘帽”项目、“一事一议”项目等,由联建单位帮扶组织实施,切实为联建村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农村的基层治理能力。

联建帮扶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沟通协调,为开展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发挥了表率作用。同时,明确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挂任联建支部副书记,具体负责联建帮扶工作。并要求联建帮扶支部副书记每月到联建村开展工作的时间不少于5天,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每月到联建村现场办公1天,各联建帮扶单位每年为联建村解决实际问题不少于3件。同时,将联建帮扶工作情况纳入县年度目标考核内容进行考核评估。

4.社会力量为补充

培育发展乡贤参事会,凝聚乡贤力量。乡贤是指户籍或原籍在当地(指本村民)或有姻亲关系在当地,以及在当地投资创业的品行好、有威望、有能力、热心公益事业的贤达人士。乡贤会在乡镇(街道)党(工)委、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培育发展和开展工作,并接受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的监督管理和村民委员会的业务指导。合理区分乡贤会与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的定位,发挥其补位和辅助作用,弥补村“两委”在公共决策、公共服务、公共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形成有益补充。

同时,积极引导和孵化涉及志愿者、义工、社区建设、文化、教育、体育、养老等诸多领域社会组织,规范简化登记流程,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并鼓励他们参与乡村建设和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