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狠抓基层党建工作:突破难点

狠抓基层党建工作:突破难点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口县围绕脱贫攻坚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坚持抓班子、强队伍,着力选优配强党建扶贫主力军。江口县立足脱贫攻坚重点与难点,抓基层、打基础,创造性打牢党建扶贫主阵地。

狠抓基层党建工作:突破难点

近年来,江口县以脱贫攻坚中的主要难点为核心,以“民心党建”工程为统领,抓住党建扶贫示范县建设机遇,坚持脱贫攻坚难点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落实在哪里;脱贫攻坚推进到哪一步,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一步,较好地实现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难点之间的无缝对接。

1.整合资源聚合力,精兵强将集结在“难点”

抓党建促脱贫,干部是关键。江口县围绕脱贫攻坚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坚持抓班子、强队伍,着力选优配强党建扶贫主力军。

一是配强班子。针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及移民搬迁工作中矛盾多人心散等问题,江口县以乡(镇)村两级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乡(镇)村两级班子队伍,为脱贫攻坚难点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干部队伍保障。以2016年为例,乡镇集中换届涉及104人,其中:正科级40人、副科级64人,留任27人、提拔(重用)64人、交流任职13人,30岁左右党政正职3人、非党员干部4人、女干部11人、三类人员18人(乡镇事业编制15人、优秀村干部1人、大学生村官2人)。104个村(社区)“两委”班子696人中,高中(中专学历193人,占27.73%,大专以上学历111人,占15.95%,45周岁以下429人,占61.64%。

二是选好人才。江口县紧扣脱贫攻坚中产业发展特色不明、销路不畅等问题“调兵遣将”“排兵布阵”,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立志新作为、建功新时代,汇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一方面,通过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组织选派等多种方式,遴选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具有产业帮扶潜力的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另一方面,在驻村干部日常管理上,实行军事化管理,出台了《江口县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并探索实施了“互联网+”驻村干部管理模式。由此,为江口县产业扶贫等脱贫攻坚难点问题的解决构建起行之有效的人才队伍选拔及管理模式。

三是树优导向。自2017年以来,江口县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干部291名,其中从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中提拔10名,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1名直接担任乡镇班子成员,拿出9个事业单位名额面向村干部进行招考。同时,各乡镇(街道)根据编制空缺情况,每年拿出1个以上事业岗位,面向任期满一届且在岗的村支书(副支书)、主任(副主任)实行定向招聘,年龄放宽到43周岁(含)以下。对特别优秀的村“两委”负责人,可直接提拔进入乡镇(街道)党政班子任职。通过上述举措,江口县构建起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干部人才激励体系,有效调动和激发了一线干部攻坚克难的工作热情及工作积极性。

2.夯实基础激活力,组织优势彰显在“难点”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江口县立足脱贫攻坚重点与难点,抓基层、打基础,创造性打牢党建扶贫主阵地。

一是夯实党建扶贫根基。江口县按照“一类创品牌、二类抓提升、三类促转化”的思路,对全县104个村(社区)党组织进行分类定级,并完成多个后进村党组织的集中整顿转化。探索脱贫攻坚难点村村干部报酬增长机制,实行“基本工资+任期补贴+绩效奖金+养老保险”报酬标准,不断提升脱贫攻坚难点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等主要村干部的经济待遇。与此同时,创新实施以“组织亮等次、党员亮身份、服务亮标准、承诺亮内容、考评亮实绩、工作亮廉洁”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建“六亮”工程,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活力,夯实了党建扶贫根基,为全县脱贫攻坚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构建党建扶贫格局。江口县以“干群连心·同步小康”干部驻村和城乡支部联建工作为抓手,探索建立了“机关+农村”“企业+农村”“强村+弱村”“合作社+农村”的“党建扶贫+”模式,通过组织共建、信息共通、资源共享、发展共谋、互利共赢,帮助加强脱贫攻坚难点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厘清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构建了全社会参与的党建扶贫大格局。与此同时,为压紧、压实党建扶贫责任,制定出台了《江口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事项行动计划责任分解方案》,明确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责任部门、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并组建了县级党建扶贫指挥部,协调督导全县党建扶贫,还将脱贫攻坚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内容。

三是完善党建扶贫机制。一方面,完善了资源整合机制,要求帮扶单位在资金、项目、人才上加大力度,促进了人财物向脱贫攻坚重点和难点的整合与倾斜,做到责任、资金、项目三个捆绑,形成了上下齐心的帮扶格局。另一方面,完善了监督机制,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村务联系、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村规民约民主监督制度,切实加强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村级“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的监督和管理。此外,江口县还创新实施了脱贫攻坚“调度例会、转段动员、观摩互学、授旗奖惩”等机制,逐步构建形成了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干部帮扶和全员会战的攻坚克难机制格局。

3.深化改革添动力,发展后劲提升在“难点”(www.daowen.com)

江口县坚持改革驱动、创新带动,不断提升脱贫攻坚中重点和难点领域的发展后劲。

一是在改革乡村治理上求突破。印发了《江口县深入推进“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进三变+春晖社”改革实施意见》,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协调部门互动、优化配置资源、动用各方力量,建立起了针对江口县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及移民搬迁等脱贫攻坚重难点问题的多部门协同联动应对机制。

二是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出实招。印发了《江口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整合中央、省级、市级和县级财政资金打造了30个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同时,协调县直相关部门为试点村提供项目、资金和贷款贴息等各种支持,通过主体领办、非主体参股、直接投资等模式,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项目入股等方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与此同时,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集中评审制度,由县委组织部筹集资金,用于经过专家评审论证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贷款贴息,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并提供金融支持,有效增强了农村尤其是贫困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发展后劲。

三是在提升干部素质上下功夫。以干部培训为抓手,深入推进强基固本攻坚行动,制订了《江口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明确了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重点。以2017年为例,江口县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三支队伍”培训2期360人次,党务干部培训1期120人次,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培训7期1200余人次。外派222人分别赴上海、浙江、山东、湖南、江西等地,就金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社区治理、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展开针对性培训。通过培训,有效提升了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素质能力,为脱贫攻坚中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及移民搬迁等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坚实的智力保障。

案例 龙阳村党支部书记吴进益:挺直脊梁撑起脱贫梦

龙阳村位于江口县坝盘镇南部,是距坝盘镇最为偏远的一个村。前几年,村里基础设施落后,村级发展缓慢,人心不齐,民风不济,531户2575名群众竟有1/4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在群众看来,脱贫致富是遥不可及的梦。

2010年,当时在村里小有成就的吴进益毅然决然放弃了自家的生意,转让了自己名下的木材加工厂和砖厂,回村当起了村主任。2016年,吴进益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吴进益就一头扎进村里,一心扑在工作中,撑起了群众摆脱贫困的脊梁,带领群众一路致富奔小康。

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作为“班长”,吴进益对村党支部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党员服务意识和先锋意识不强、干群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很担忧,特别是进入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啃“硬骨头”阶段,吴进益把增强村党组织的战斗力作为坚强后盾。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为向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开刀”,吴进益采取了盯紧靠上的“土办法”。“最近在忙什么,对支部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两年来,他带领班子成员进组入户走访老党员、原村“两委”班子成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与120多人谈心谈话,终于有了“治疗”的思路。

针对党员学习意识不强的问题,吴进益以全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倡导在全村开展“夜学充电、夜访察情、夜谈交心”活动,规范“三会一课”,严格执行“党员活动日”制度,坚持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五开展党员活动,破解农忙时节党员的参学难问题。

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归根结底在于党员的作用发挥。为让全村党员都动起来,吴进益还把基层党建“六亮”工程作为抓实工作的有效载体,结合村情实际,制作了“六亮”工作的展示牌,接受群众监督、带动群众参与,让群众心里得明白,干部得清白。吴进益说:“我们就是要亮出凝聚力战斗力,亮出我们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样一来,我的心里也开始亮堂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