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新特困群体养老供养机制

创新特困群体养老供养机制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集中供养、互助养老方式,统筹考虑各村寨特困人员总量、辐射面积,规划新建了凯德街道敬老院,实现全县乡乡有敬老院,切实满足特困人员入住需求。自2014年以来,江口县建成敬老院10所、规范化农村互助幸福院34所,增设养老服务床位927张,集中供养特殊困难群众693名,有效满足了全县集中供养需求。自2014年以来,江口县投入特困供养金3150余万元。

创新特困群体养老供养机制

江口县围绕精准脱贫,以敬老院农村互助幸福院为依托,采取集中供养方式,实现农村兜底对象精准脱贫、稳定脱贫、同步小康,有效破解农村兜底对象稳定脱贫难题。

1.整合资源,建设好集中供养场所

一是选址新建。按照集中供养、互助养老方式,统筹考虑各村寨特困人员总量、辐射面积,规划新建了凯德街道敬老院,实现全县乡乡有敬老院,切实满足特困人员入住需求。

二是提质改造。结合所在乡镇(街道)集中供养人数和养老人员,按照相关建设标准要求,对现有7个乡镇(街道)敬老院进行提质改造,作为集中供养和养老场地,其中创建乡镇星级示范性敬老院2个,进一步扩大了敬老院的服务空间,优化了敬老院的服务环境

三是修缮利用。根据各村需集中供养人员数量,投入资金对合并村后闲置村委会、村级小学实施“581”工程后闲置学校进行修缮后,改建为村级互助幸福院,按照就近安置原则,对所在村兜底对象进行集中供养。自2014年以来,江口县建成敬老院10所、规范化农村互助幸福院34所,增设养老服务床位927张,集中供养特殊困难群众693名,有效满足了全县集中供养需求。

2.整合资金,保障好集中供养投入

一是财政支持。县财政每年补贴每个村级互助幸福院工作经费2万元,用于服务人员工资和生活补助,切实保障运转。

二是民政保障。对集中供养对象是特困人员的,由县民政局按国家救助划归敬老院或互助幸福院统一管理使用;对集中供养对象是低保对象的、入住敬老院的,由民政资金按每人每月500元支付生活费给敬老院,入住村级互助幸福院的,由民政资金按每人每月350元支付生活费给村级互助幸福院,不足部分由县财政统筹解决。自2014年以来,江口县投入特困供养金3150余万元。

三是对象自筹。对部分无生活自理能力,但有法定赡养人且其法定赡养人有能力赡养而因外出务工无法赡养的,本着自愿原则,可入住村级互助幸福院,所在家庭交纳一定生活费,由互助幸福院集中供养,既解决了入住人员生活问题,又解决了其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后顾之忧。

3.整合力量,服务好集中供养对象

一是开展医院义诊。加强互助农村幸福院集中供养对象健康管理和服务,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县城主要卫生医疗机构及乡镇(街道)卫生院与农村互助幸福院开展结对健康服务帮扶活动,定期到农村互助幸福院开展健康义诊服务,切实保障集中供养对象身体健康。(www.daowen.com)

二是组织文娱义演。组织县文旅局、县老干局、县老龄委等单位到农村互助幸福院开展文艺演出,促进集中供养人员在集体文娱活动中能身体得到锻炼、精神得到满足、生活更加丰富。

三是倡导社会义工。由团县委组织青年志愿者、中小学生深入敬老院和农村互助幸福院,帮助集中供养人员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收拾衣物及解决其他生活中的困难。同时,充分利用除夕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所在村联建帮扶单位、乡镇干部、村“两委”深入农村互助幸福院开展集体包饺子、包粽子、吃月饼、过佳节等系列送温暖活动,在充分发扬“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同时,又让集中供养人员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干群的关心和社会的关爱。

四是引导对象互助。建立相互照顾、互帮互助工作机制,引导有劳动能力的集中供养人员对高龄老人、残困老人轮流进行助行、助洁和陪护,让高龄老人、残困老人住得干净、心里温暖,营造了互助暖心的良好社会氛围。

截至2020年12月,江口县已有693人实现了集中供养,通过农村集中供养,既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体的兜底脱贫保障问题,促进其实现了精准脱贫、稳定脱贫,又有效解决了农村养老服务资金和人员不足的窘境,提高了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达到了“老人开心、子女放心、政府省心”的多赢效果。

案例 鱼良溪村齐心协力共建“黔馨家园”

鱼良溪村“两委”筹资修建了“黔馨家园”,将23名患有重度残疾的村民采取集中食宿、集中托养、集中培训、集中劳动的方式进行安置,让全镇23名残疾人有了“新家”。

一是整合“精扶贷”“特惠贷”、村集体收入等资金入股黔馨家园,为残疾人开辟就业岗位。2016年,鱼良溪村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契机,为残疾村民、五保户争取“精扶贷”入股村贫困残疾人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同创建黔馨家园生态养殖基地,规模养殖江口特产萝卜猪,专门解决残疾人、五保户就业。2017年,全村16户残疾人贫困户共投入“特惠贷”47万元,入股黔馨家园。流转土地30亩,建成一个钓鱼池;建成一个生态萝卜猪养殖场,年出栏萝卜猪约200头;建成80亩红心猕猴桃基地;23位重度残疾人不但免费吃住,还被分配到村开办的农家乐、钓鱼池、免费理发店、村委会农经网、红心猕猴桃基地等岗位就业。

二是各尽所能,分配适量劳动,彰显人生价值。根据23个残疾人的个体情况,结合他们的年龄、身体状况等特征,适量分配力所能及的劳动,能扫地的扫地、能看鱼塘的看鱼塘、能喂猪的喂猪、能煮饭的煮饭。同时,严格按照劳动发放工资800元至1500元不等,坚决不养懒汉和偷奸耍滑的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为照顾几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鼓励几个有能力的人轮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并根据劳动量为他们发放一定的工资。

三是争取社会各界公益支持。通过助残组织、春晖社、个人、众筹等方式,为残疾人基地募集公益资金,组建学习基地,把思想解放作为推进残疾人建设的重要基础,帮助其解除思想包袱,增强对生活工作、干事创业自信心。试点推进“爱心超市”“亲情聊天室”“残疾人免费理发社”建设,切实解决贫困户和残疾人生产生活之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