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口县的扶贫发展:历程与成就

江口县的扶贫发展:历程与成就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的来说,江口县的扶贫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同一年,江口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同一年,第一个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出台实施,为江口县扶贫开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截至2018年底,江口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至2048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9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05元,同比增长9.9%。

江口县的扶贫发展:历程与成就

实践证明,江口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与贫困做斗争的奋斗史。虽然新中国成立后,江口县委县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但严格意义上的扶贫,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实施的。总的来说,江口县的扶贫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78—1985年: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

1978年以前,江口县的贫困人口数量较多、规模大,占据了农村总人口的9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低,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时江口县的致贫原因具有多样化特征,但最主要的原因和全国其他贫困地区一样,都是农业经营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因此,制度方面的变革成了缓解贫困的主要举措。1978年后,江口县按照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开始了以土地经营制度为核心的改革,使得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取代了原有的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制度,这种土地制度大大地激发了全县农民的劳动热情,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此外,为达到缓解贫困的目的,江口县还实施了农产品价格改革、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解放了全县的农村劳动生产力,激发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全县农村经济的超常规增长和贫困人口的大幅度减少提供了强劲动力。当时,县内有一半未解决温饱的农村人口在这一时期解决了温饱问题。

2.1986—1993年: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

1986年,江口县成立了扶贫机构,专门负责领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并出台扶贫规划,专门提出扶贫的具体任务、主要目标、组织方式、帮扶方法、内容和目标管理措施,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改革传统的救济式扶贫方式,确定开发式扶贫方针,实施开发式扶贫。自此,江口县和全国一道进入有计划、有组织和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阶段,江口县的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江口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6年的206元提升到1993年的483.7元;农村贫困人口逐步递减,年均递减6.2%;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4.8%下降到8.7%。

3.1994—2000年:八七扶贫攻坚阶段

1994年,我国扶贫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对象、措施和时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颁布实施,提出在20世纪最后7年,集中力量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借着这股东风,江口县抢抓历史机遇,乘势而上,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模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县内外各界力量,巩固和发展已有的扶贫成果,减少县内返贫人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教育文化卫生落后状况,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0年底,全县基本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4.2001—2013年:21世纪以来多措并举扶贫阶段

进入21世纪,江口县扶贫工作出现新面貌。2001年,第一个国家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颁布实施。同一年,江口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伴随着国家扶贫开发新的东风,江口县再次实现了新的发展。在这十年,江口县注重将政府主导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重视扶贫主体的多元性、扶贫对象的主动参与性,追求扶贫开发的可持续性,着眼于县内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入了多元“造血”式扶贫阶段。这一阶段,江口县争取到贵州省“种草养畜试点县”“蔬菜基地试点县”“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开发项目试点县”“国家水利扶贫试点县”5个惠农项目,大大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截至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14.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1元,净减少贫困人口39663人,全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第二个国家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颁布实施,国家提出了新的扶贫目标和扶贫战略,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并把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等14个连片特困地区纳入全国扶贫对象范围。同一年,第一个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出台实施,为江口县扶贫开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启动初期,江口县进一步摸清了贫困人口底数,建立了贫困人口台账,健全了扶贫联席会议制度、督查考核、结对帮扶、多元投入等长效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推、群众主体的“三位一体”扶贫发展格局。(www.daowen.com)

5.2014—2018年: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和实现脱贫摘帽阶段

2014年,江口县有贫困村8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万人,贫困发生率19.85%。面对艰巨的扶贫任务,江口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打好精准管理、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易地搬迁、教育培训、医疗扶贫、思想扶贫、环境整治“八大攻坚战”,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信心和决心,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整县退出。截至2018年底,江口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至2048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9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05元,同比增长9.9%。

6.2018年至今:巩固脱贫成效的后扶贫阶段

2018年9月,江口县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9.05%”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务院扶贫办第三方评估验收,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摘帽后,江口县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等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作为县委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措施“三个不减”(重视程度不减、管理精度不减、帮扶力度不减)、政策“三个不变”(强化教育保障政策不变、强化医疗保障政策不变、强化民政兜底政策不变)、发展“三个提升”(推动基础设施大幅度提升、推动产业发展大幅度提升、推动社会治理大幅度提升),确保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着力做好脱贫成效的巩固提升工作。

【注释】

[1]一区五地: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全力以赴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内陆开放要地、文化旅游胜地、安居乐业福地、风清气正净地。

[2]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园林化发展,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园林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旅游产业振兴。

[3]一园两翼:“一园”指凯德特色产业园区;“两翼”指闵孝至德旺产业带和桃映至怒溪产业带。

[4]五规融合、五线管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五规合一。对道路规划红线、文物保护紫线、绿地保护绿线、城市地表水体保护蓝线、城市基础设施用地黄线五线管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