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析一业两公会的形成

探析一业两公会的形成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0年后租界内持续的牛奶讨论,特别是将牛奶问题归结于华人的看法,使得华商牛奶棚开始聚集起来,讨论如何应对租界的新政策。1923年1月7日,以自由农场为代表的五家华商牛奶棚,商议组织公会,扶助规模不完备的牛奶公司,教导其生产洁净的牛奶,以保障卫生安全。由于联谊会在租界行政范围内成立,且之后没有向民国上海市政府登记,为同业公会纠纷埋下隐患。[6]当日到会者,包括当时上海地区主要的22家华商牛奶场,代表30余人。

探析一业两公会的形成

1920年后租界内持续的牛奶讨论,特别是将牛奶问题归结于华人的看法,使得华商牛奶棚开始聚集起来,讨论如何应对租界的新政策。1923年1月7日,以自由农场为代表的五家华商牛奶棚,商议组织公会,扶助规模不完备的牛奶公司,教导其生产洁净的牛奶,以保障卫生安全。[2]华商们还计划在浦东建立一个牛奶场,用于购买和饲养良种奶牛,每日所得牛奶经过装瓶、检查、过磅、登账后分送至用户。[3]这一举动受到租界的欢迎,《字林西报》称赞这一积极举措将会让租界居民以合理的价格购买更多、更高品质的牛奶,并使送奶范围扩大一倍。[4]

此公会于1924年1月28日正式成立,名为“上海市牛乳场联谊会”(Shanghai Dairymen's Association),[5]除华商外也有外商牧场加入,其主要成员均为“上海区域内执有上海工部局及法公董局‘A.T.T.’‘A’或‘B’各级牛乳场执照者或其代表组织”,A级牧场占多数,会员大致为18家。由于联谊会在租界行政范围内成立,且之后没有向民国上海市政府登记,为同业公会纠纷埋下隐患。[6]

当日到会者,包括当时上海地区主要的22家华商牛奶场,代表30余人。会议推选虹口牛奶棚的张子良为临时主席,旨在联络同业,推进上海牛奶业发展,改良本业卫生情况。[7]此后,公会开展了一系列业务:同业内奶牛买卖,在公会注册之工人由公会出函介绍工作、奶瓶改良、病牛隔离、调查会员营业概况等。[8](www.daowen.com)

表6-1 1947年上海市牛乳场联谊会主要成员之等级及负责人

资料来源:根据郝履端、严炎《上海市乳牛场调查》,《农业通讯》第1 卷第5期,1947年10月,第47页,“附表”及《上海市牛乳场联合会会员表成立时期化验合格执照》,《上海市社会局关于牛乳商业申请组织同业公会召开成立大会送章程、名册履历表等来往文书》,上档,Q6-34-231制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