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外商主导的市场趋势

外商主导的市场趋势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工部局1923年的调查显示,当时执照牧场42家,近一半位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这些牧场中,华商牧场26家,拥有奶牛676头;外商牧场15家,拥有牛只801 头。[103]华商牧场虽然在执照数量上和外商牧场持平,但是在牛只数量上却少于外商。十年后,执照牧场数量几乎翻了一倍,但市场结构却几乎没有改变。可见华商虽然多,但论单体牛奶商的资本规模仍不及外商。

外商主导的市场趋势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喝牛奶,特别是中国消费者开始增加,上海本地牛奶市场也在飞速发展,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上海牛奶市场上出现拥有雄厚资本和先进技术的牛奶公司。根据工部局1923年的调查显示,当时执照牧场42家,近一半位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这些牧场中,华商牧场26家,拥有奶牛676头;外商牧场15家,拥有牛只801 头。在外商牧场中,其中西方人开设的就有11家,并拥有640头牛。[103]华商牧场虽然在执照数量上和外商牧场持平,但是在牛只数量上却少于外商。如果将所有牛只数量除以执照牧场数量,那么每家牧场平均大约为35 头,则华商牧场平均每家只有26头。

十年后,执照牧场数量几乎翻了一倍,但市场结构却几乎没有改变。在1935年的市场调查中,上海全市有执照牛奶棚64家,外商7家,华商57家,全部资本为2 977 600元(法币,下同),外商计1 215 000元,占40.8%,华商计1 762 600元,占59.2%。可见华商虽然多,但论单体牛奶商的资本规模仍不及外商。资本额在10万元以上之华商,仅生生牧场(Sung Sung Dairy)、蓄植牛奶公司(Shanghai Dairy Farms)、丽园农场(Liyuon Dairy Farm)和元元农场(Stand Dairy Farm Co.)4家,而外商中有5家资本额超过10万元,其中尤以可的公司为行业“执牛耳者”。[104]

可的牛奶公司最早是法国驻沪军团的私人牧场,只为驻沪法军提供牛奶,起初只有7头奶牛,由法国人可的(Culeg)负责,并聘请了两名日本人做挤奶工。1911年,此牛奶场因经营不善,转让给英国人记洛(Keylock),但应老可的的要求,保留了法国人的名字。[105]牛只数量增加到40 余头,工人增加到20 多名时,原有场地不敷使用。记洛在霞飞路一地块(今淮海中路1567号)上购买了50亩左右的土地,并公开招股,股东可享受订饮牛奶8 折的优惠。[106]1916年,可的在香港注册,1932年时资本为20万元(银元,下同),分为2 000股,每股100元,董事多为英国人。由于记洛本人是上海著名兽医,公司又与记洛马兽医诊所(Messrs.Keylock & Pratt)合作,掌握了牛只饲养和防疫的先进知识。且该公司设备先进,卫生条件良好,1925年时获得工部局第一批A字执照,并在当年盈利22 484.5元。[107]1930年,可的公司引进挤奶器,目的是为了避免发生因工人罢工而导致无法生产的局面。[108]订购该公司牛奶者日渐增多,资金充裕,企业开始扩张。至1935年时,该公司已经发展为上海乳品业规模最大的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在40万元左右,分4万股,每股10元。职工200人,有消毒设备、自动洗瓶机、冷气储奶室,牛棚有11处,在虹桥有分所,专门容纳小牛和病牛,牧场15 亩,奶牛543头,公牛22头,小牛266头,且品种多为荷斯坦等良种奶牛,每日产奶9 000余磅,订饮客户从1932年3 500户上涨为6 000户。[109]

由于可的生产的牛奶普遍认为质量好,工部局在20世纪20年代就和其签订合同,成为公共租界内医院的指定供应商[110]随着公司的发展,总经理记洛抽出部分资金成立了最高牛奶公司(Scotch Dairy),作为补充和辅助。此后,又收购了丹麦商人的上海牛奶公司(又称蓝结牛奶公司,Shanghai Milk Supply Co.Ltd),无论从资金投入,奶牛数量和牛奶品质,都可算是首屈一指,树立了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并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品牌效应”。甚至20世纪50年代,即便在牛奶业营业的淡季的夏季,订户也没有减少,有些军烈属还特别要求订饮可的牛奶。[111](www.daowen.com)

图3-3 可的牛奶广告

资料来源:《申报》1928年1月15日,第10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