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家庭从贫穷到富裕,生活越过越好
孔明光是一位深居在高山峡谷中的独龙族农民。过去,他家一直延续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生活十分艰辛,家庭百般贫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孔明光尝试着改变思想观念,接受技术培训,开始种植草果。2017年,对于他们一家来说是特别的一年,他们家精心管护的15亩草果进入了结果期,收入达2.5万元;同年,他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享受着门口就业、山上工作的惠民政策,从此摘掉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帽子。现在,孔明光逐渐成长为当地的一名林业技术达人,他养了8箱蜂,种了0.3亩重楼,即将挂果的60亩草果是他致富奔小康的最大希望。
(二)一支队伍从脱贫到带动,成效越来越大
孔明光通过不断努力和付出,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一家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从“等靠要懒”到“比学赶超”,内生动力得到持续性提升;他从家庭贫困到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生活质量得到突破性提高;他从精准脱贫到致富小康,生活方式得到跨越式改变。像孔明光这样的家庭,怒江有很多。截至2019年9月,怒江州选聘生态护林员30643人,每户每年平均增加工资性收入9300元,人均增加收入2540元以上,有效带动约11.03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占全州贫困人口的67.25%。该措施对贡山、福贡两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达到全覆盖,对泸水、兰坪两县市覆盖70%,实现了生态保护、脱贫致富、维稳固边和民族和谐多重效果,成为全州脱贫攻坚中最闪亮的扶贫举措之一。这支生态护林员队伍生动诠释了实施“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工程的扶贫成效,他们在慢慢地改变着一户户的贫困家庭,在默默地守护着祖国西南一寸寸的生态疆土,也在静静地推动着一个个民族的团结进步。(www.daowen.com)
(三)一项政策从落地到生根,效应越覆越广
近年来,怒江州实践出一条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协同发展的跨越之路、美丽之路,生态环境更加宜人。而生态扶贫则是联系两者的绿色纽带。怒江紧扣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战略定位,以加强森林、湿地和草原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为主线,以沿路、沿江、沿城镇的“三沿”绿化和景观提升为抓手,重点实施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大会战、面山绿化建设、退耕还林、“怒江花谷”生态建设等工程,全力开展国土山川大绿化。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怒江聚焦云南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以加快林业产业、香料产业、森林康养等特色产业为抓手,不断构建具有怒江特色的林草绿色产业体系,着力推动林草产业大发展。全州林业产业总产值从2016年的13.5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9.48亿元,增长44%;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林业收入从2016年的2187.53元增长到2018年的2635.11元,增长20.46%,占2018年全州农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6449元的40.86%。内生动力更加强劲。2016年以来,怒江结合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等工作,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产业种植大户,全州林业系统累计举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131期(场),培训10.7万人次,涉及建档立卡户8.94万人次,其中,培训生态护林员5.27万人次。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群众综合素质,增加其内生动力,怒江群众逐渐成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和“金山银山”的创造者。各族人民更加团结。随着生态护林员队伍的不断壮大,森林火险、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大幅度减少,“两山”理念已深入民心。全州少数民族生态护林员比例高达95.46%,近3万名少数民族同胞直接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辐射带动了全国56个民族中傈僳族、怒族、普米族和独龙族等少数民族脱贫受益。2017年,独龙江乡在全乡1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每户选聘1人为生态护林员,实现政策全覆盖。2018年,独龙江乡实现整族整乡脱贫,开创了整族脱贫先河,兑现了“在脱贫道路上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