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究全球能源现状

探究全球能源现状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为1.5%,为全球最大增长量,保持连续15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第一。在全球范围内,风能消费比2014年增加了17.4%,再次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长;太阳能发电量增长32.6%,中国已超过德国和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核能发电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4.4%。

近些年来,能源消费结构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中国和印度成为世界上能源消费最大的国家,其能源的消耗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1.能源储量与分布

目前世界十大石油生产国中已经有一半是非欧佩克国家,至2015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为1.6976万亿桶 [1] ,足以满足50.7年的全球生产需要,其中,中南美洲的储产比仍为全球最高。在过去的十年中,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上调24%。在煤炭资源方面,2015年底,世界已探明煤炭储量为8915.31亿t,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和德国是世界前六大煤炭资源国,六国合计占世界煤炭资源的76.9%。根据最新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86.9万亿m3,足以保证52.8年的生产需要。伊朗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资源大国。在生产领域,美国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

化石能源中,核能发电总装机容量逐年增加,至2015年底,全球可运行的核电反应堆有437个,总装机容量3.802亿kW。从地区分布来看,北美、欧洲和远东仍是核电利用的主要地区。水电发展因地而异,北美和欧洲等地区的发达国家的发展重点转移到对已建水电站的更新改造,亚洲、南美等地区的多数发展中国家制定了发展规划,而非洲等地区的欠发达国家,因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水电开发仍面临诸多困难。风电在欧美发展步伐放缓,但在亚洲各国迅速推进。2015年,欧盟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41.6GW。但因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和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未来几年风机在欧美的需求会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在亚洲,2015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为30.5GW,累计装机容量为432.419GW,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两项数据均居世界第一。

2.能源消费

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仅增长1.0%,与其2014年低于世界平均值的增长(1.1%)相似,远低于十年平均值1.9%。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能源需求仍占主导地位。2015年,新兴经济体的能源消费占全球消费增长97%。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为1.5%,为全球最大增长量,保持连续15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第一。俄罗斯的一次能源消费减量最大。(www.daowen.com)

(1)化石能源消费

目前,世界能源消费逐渐向新兴经济体转移,新兴经济体现占全球能源消费的58.1%。而欧盟国家,随着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一些国家能源需求量逐渐下降。2015年,世界对石油能源的需求量上升了1.9%,世界的石油总开采较2014年提高了3.2%。在煤炭消费方面,亚太地区是煤炭需求量最大的区域。天然气消费方面,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1.7%,全球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23.8%,就新兴经济体而言,伊朗和中国的天然气消费增量最为显著,分别为6.2%和4.7%。欧盟的天然气消费达到1999年以来最低水平,印度消费下滑最多,为12.2%。表1.1所示为各地区化石能源消费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美洲、亚太、欧洲及欧亚大陆对石油的依赖性较大。总体来说,从2014年到2015年,各区域石油消费变化不大,除亚太地区外,其他区域石油消耗量均有下降趋势。

表1.1 各地区化石能源消费情况(%)

(2)非化石能源

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枯竭,污染日益加重,世界各国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越来越加以关注,可再生能源发展得到了全世界范围的大力支持。在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消费(主要以分布式发电为主)占总能源消费的2.8%,而10年前仅为0.8%。在全球范围内,风能消费比2014年增加了17.4%,再次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长;太阳能发电量增长32.6%,中国已超过德国和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核能发电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4.4%。全球核能发电量增长1.3%,所有净增长均来自于中国(28.9%)的贡献。中国超越韩国成为核电第四大生产国,而欧盟发电量(-2.2%)则跌至199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水力发电量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6.8%。尽管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例日益增加,但相比化石能源的消耗还不能明显地缓解世界能源困境和环境困境,目前电动汽车和太阳能充电桩处于研究推广阶段,而其他能源转换技术处于一个小范围的试点阶段,其容量还不足以支撑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一些大型的风电场在夜晚出力较大的特性,使其与传统电网发电相矛盾,目前还没有良好的解决办法。因此,要让非化石能源真正进入人类的能源发展史,还需要一个更加宽广的应用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