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对“品牌”这种无形资产盛行明码标价,或出自企业自我表扬的偏好,或属于权威中介机构的收费服务。其实,对消费者而言,一个品牌价值30亿元或300亿元没什么两样。好的品牌和商誉本来不必费神量化,当它们给企业带来财富的时候,无非说明,那些应该量化的工作已经取得成效。
如果因为社会分工精细化,品牌研究和运作自成一业,或标价,或排行,倒也不失为繁荣第三产业的一景;至于政府机构和“上榜”企业,热衷此道则弊多利少。品牌不作价,说明大家有正事可忙,一个品牌仔细地作价待沽时,企业往往已经到了顾影自怜的地步。有些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没有明白这层关系,急于“创名牌”,却不愿下功夫学习经营之道。对面的消费者还没走过来,这边已经专注于评奖排座次,还宣称什么不搞终身制云云。折腾一气后发现,报刊广告上名牌产品挤成一团,但是企业利税、市场份额“两处茫茫皆不见”。
即使企业有了好产品,有实力打品牌,如何宣传也有个讲究,浓妆?淡抹?皆需思量,都要适度。不晓得那些专在晚餐时间大播特播“痔疮灵”、“洁尔阴”、“泻痢停”等下三路广告的人是怎么想的。要知道,消费者不仅是经济人,同时又是自然人、社会人,他们不仅要物质享受,更要有其他享受,其他关注,其他品评。品牌战略不宜搞成填鸭战略,众口难调,一口也难调,更何况时移势异,轰然一动不会总拔头筹,创新求实才是定理。企业“悄然划桨,突然登岸”,不炒品牌也能成功。(www.daowen.com)
品牌战略所遭遇的歧途中,过犹不及只是其一,还有一两种误导不妨捎带点破:宣扬品牌和大作广告应该是给外人看的,但在旧体制惯性作用下,有些已经变成本地及自家领导花钱听响的形象爆竹,还有些已经变成设卡寻租的新版票证。
品牌是月亮,月亮不发光,只反射太阳的光,可是不少人误以为月亮也发光,于是大张旗鼓地扶持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光。品牌是月亮,月亮并不特别大,它的魅力缘于处在恰当时间和恰当位置上。月亮并不一定比星星大,可不少人就是以为月亮一定比星星大,子是一门心思学习月亮,雄心勃勃地要在天上人间铺满月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