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的摩托车行业开始进入群雄争霸的时代。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本田经过苦心经营,实力日益壮大。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摩托车市场基本上是四分天下,依次是本田公司、雅马哈公司、铃木公司和川崎公司。其中本田在日本本土的占有率高达85%,稳居王位宝座。
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的普及率正在不断提高。为了适应消费者需求的这种变化,实力超群的本田公司当然不会放过这一历史性机遇,决定开拓新的产品生产线,向汽车市场进军。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雅马哈摩托车公司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经过几十年的辛勤耕耘,雅马哈摩托以其快速、便捷、优质的信誉赢得了广大市场。就在本田公司致力于汽车生产,无暇顾及摩托车业务时,雅马哈摩托车公司也越来越按捺不住想做世界最强者的心愿。于是它向当时的行业老大——日本本田公司发起了挑战。
在最初的交战中,雅马哈公司总经理日朝智子宣称:雅马哈公司很快将建成一座年产100万台机车的新工厂,这个工厂建成后,将可以使雅马哈摩托车总产量提高到每年400万台,超过本田公司20万台。到那时,本田公司不得不将它端坐摩托车行业第一把交椅的位置让出来。在1982年1月的一次会议上,雅马哈公司董事长小池也表示:“我们将以新的产量超过本田。身为一家专业的摩托车厂商,我们不能永远屈居第二。”
在雅马哈公司的猛烈攻势下,本田公司有段时间确曾节节败退,市场日益缩小。到1981年初,双方同有63种车型,雅马哈的市场占有率已与本田不相上下。
尽管雅马哈公司雄心勃勃,而且初战的战绩不菲,然而本田毕竟是行业老大,它在世界摩托车市场也称雄几十年了,岂能容得下雅马哈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对雅马哈的强大攻势,本田怎会善罢甘休?
早在1978年,本田的董事长河岛就在《日经新闻》上说过:“只要我当社长一天,本田就永远是第一。”1982年元月,当雅马哈公司挑战性的言论传到本田决策者耳朵里后,本田迅速作出决策,要在雅马哈公司新厂建成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予反击,打掉它们的嚣张气焰。(www.daowen.com)
本田开始反击了,近代日本工业领域中最残酷的一次商战就这样打响了!
本田依仗其雄厚的实力给雅马哈公司以致命的打击。它一方面采取大幅度降价的策略同雅马哈争夺顾客,同时又大幅度增加促销费用和销售点,以在传媒和销售方面向雅马哈发起全面进攻。价格上竞争的残酷性彻底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竞争最激烈时,一般车型摩托车的零售价,降价幅度都超过1/3,以致一部50公升的本田摩托车价格比一架十段变速的自行车还便宜。如此杀价对于本田来讲,尽管损失了大块利润,由于它本身块头很大,加上它除了摩托车生产外,还有汽车可以撑着,“东方不亮西方亮”,它还可以通过汽车的盈利来弥补摩托车价格战的损失。但这对雅马哈公司来讲,日子可不好过了!由于它只是一个专业的摩托车生产厂商,它的生存完全依赖摩托车,而且它在投资建厂后造成资金占用,其结果必然是雅马哈最后会招架不住。
本田采取的另一策略是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迅速使产品多样化。在18个月内,本田凭借其雄厚的技术优势和充裕的资金条件,相继推出了81种新车型。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使本田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新的形象。由于这些新产品对这些顾客所带来的新鲜感,经销商在推销时也很带劲,这样本田摩托车的销量便直线上升。
雅马哈公司难受了。在当初所定超越本田计划时,它曾在投资建新厂上下了很大的赌注,致使其在这一轮的竞争真正开始时,其内部营运资金人不敷出,只好向外大量贷款。另一方面,由于新厂尚未建成,也就无法产生效益,雅马哈也就无力开发新的产品。雅马哈在市场上的形象渐老,产品日益积压,只好通过折扣等方式来减少库存。短短18个月,雅马哈的市场上占有率就从37%降至23%,产量迅速下降,仅1982年一年的营业额就比上一年锐减了50%以上,企业亏损严重。1983年初,雅马哈公司的库存占日本摩托车行业库存的一半。雅马哈只有靠举债为生。到1983年底,雅马哈公司的债务总额已达2200亿日元。银行家们看到雅马哈前景不妙,纷纷对雅马哈公司停止贷款。
在本田咄咄逼人的攻势下,雅马哈实在是走投无路,公司董事长川上与总经理智子不得不一起拜见本田公司的总经理川岛清,就雅马哈的不慎言辞向本田公司道歉。接着,川上又在记者招待会上重申对本田公司的歉意,并宣布解除智子的职务。至此,历时18个月的摩托车大战以雅马哈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宣告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