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当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出现剩余产品之后,就产生了穷人和富人。富人占有大多数剩余产品,而穷人没有或者占有少量的剩余产品,所以造成了贫富差距,造成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或不公的现象。于是,社会矛盾就围绕穷富问题而展开。可以说,纵览人类文明史,富人与穷人的斗争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金钱作为货币符号,作为财富的化身,成为富人掠夺剩余产品的手段,也成了富人剥削穷人的工具。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大同”境界,而把造成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或不公的罪魁祸首归结在富人身上。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都是高举“劫富济贫”的大旗,通过穷人打倒富人的途径来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可是推翻皇帝之后,又会产生新的皇帝,打倒富人之后,又会出现新的富人,除了造成一次次的社会动荡之外,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或不公的现象依然存在。
在西方,无论是莎士比亚的戏剧,还是马克思的资本论都对金钱和资本进行过无情的怒骂和抨击。许多人都记得莎士比亚的名言:“金子,把恶的变成善的,把丑的变成美的……”也知道马克思对资本的剖析: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但是,无论是何种制度、何种文化,都必须承认人们追求财富和幸福是不可剥夺的权利。正像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著名论断一样。(www.daowen.com)
美国人罗伯特•T•清崎和莎伦•L•莱希特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金钱是一种思想”,他们从人的个体出发,分析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穷人之所以成为穷人的自身因素,并以一个全新的“财商”概念向传统观念发起了挑战。
他们认为,存在富人和穷人的分野,是源于不同的金钱观念,穷人是遵循“工作为挣钱”的思路,而富人则是主张“钱要为我工作”。富人是因为学习和掌握了财务知识,了解金钱的运动规律并为我所用,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财商;而穷人则是缺少财务知识,不懂得金钱的运动规律,没有开启自己的财商。尽管有的人很聪明能干,接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但由于缺少财商,还是成为穷人,成不了富人。
“金钱是一种思想”,金钱观和智慧是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