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区域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区域经济协调还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通过专门立法,以法律的严肃性、规范性、稳定性保证开发工作和转移支付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使其不受个别行政官员的个人偏好和个别中央部委的任性所左右。

区域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38]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3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个阶段是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发展不协调、存在诸多短板也是难免的。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强调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从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出发,我们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构建连接东中西、贯通南北方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开发格局,不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40]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首先要加大欠发达地区的资源投入,而不能听任市场把大多数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配置在发达地区,扩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同时还需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1.做好顶层设计,以法律为保障,设置专门的负责机构

从中央到地方,针对一些欠发达地区开发计划的目标过于笼统,没有明确的目标,结果使有限的力量用不到刀刃上,影响了开发的效果。而且各个开发计划和援助计划之间缺乏协调,存在扶持资金分配不平衡,不足与浪费现象并存。中国的欠发达地区的开发,不是单纯的扶贫,也不是单纯的引资,而是综合性、创造性的经济建设,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开发目标。区域经济协调还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通过专门立法,以法律的严肃性、规范性、稳定性保证开发工作和转移支付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使其不受个别行政官员的个人偏好和个别中央部委的任性所左右。在立法的基础上,还要设置专门的负责机构来协调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政府也成立了一些办公室来负责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事务。但是,这些办公室与国外相关机构相比,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职权,并依法获得更多的可以支配的用于欠发达地区开发的资源。

2.中央和地方的开发计划应协调一致

地区经济发展上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做计划时中央做中央的,地方做地方的,等到实施计划时就相互冲突,结果使计划不能实施,地方的积极性受到损伤。因此,除非遇到紧急情况,在做开发计划时应当增加透明度,先让中央和地方把要干什么以及从何处筹措资金都摆在桌面上,中央与地方意见分歧部分,在计划制定前协调,协调好了再定下计划,同时保证计划实施的资金来源,尽可能地将中央的配套补助改为专款专用的无配套补助。这样既能保证开发计划的权威性,又能提高地方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中央财政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央财政也积累了较充裕的资金,同时,无论从转入共同富裕阶段,还是从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看,平衡地区经济的发展都是中国的当务之急。因此,为了实行可持续的、科学的、平衡的地区发展,中央财政有义务也有能力向欠发达地区倾斜。与此同时,还应当在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开征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同标准的物业税等地方税种,以便有更多的财力可以从较发达地区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中央财政支出的建设项目可以考虑适当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可以考虑开展新三线建设,以国有企业为主增加一些大型企业投资项目。中央财政还应当为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通信建设承担全部的责任。

4.优惠政策向欠发达地区倾斜(www.daowen.com)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实行各种优惠的经济政策如在财政、信贷税收、投资等方面实行优惠倾斜政策,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国外资本到这些地区投资,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资本到这些地区投资。如今要将更多的企业吸引到欠发达地区去,政府就需要授予欠发达地区远比相对发达地区更为优惠的政策。为避开各地区的地方政府在优惠政策方面恶性竞争,应当适当地限制东部发达地区的优惠政策,以便迫使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不再依靠优惠政策生存,而是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同时也有利于东部地区腾笼换鸟,将部分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在开发欠发达地区的过程中,应在全国一盘棋、科学地统一安排产业布局的原则下,对欠发达地区具有优势和潜力的产业、部门和企业,采取财政补贴、提供贷款和政府提供贷款担保等政策。

5.大力发展科教事业,就地解决就业问题

要改变经济欠发达地区,首先要从人才培养入手,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为此,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教育经费方面要有足够的保证;要大力发展教育和普及科技知识,认真贯彻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有关法规,努力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和教育水平。

为了避免欠发达地区培养的人才脱离欠发达地区到相对发达地区寻找工作,各级财政还要采取各种方式就地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就业问题,例如,若新办工业企业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则政府可给予其税收优惠,而不能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采取强制措施限制欠发达地区人才外流。这样一来,一是可以使欠发达地区培养的人才能够服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可以激励欠发达地区适龄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破除“读书无用论”的观点。

除了就地培养和使用人才,中央财政还应当支持欠发达地区从发达地区引进人才。在继续搞好志愿者服务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活动同时,中央财政还可以资助发达地区的非志愿服务的科研技术人员和专家不定期地服务于欠发达地区,以及在东部发达地区为欠发达地区培训一定数量的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

同时,还要通过发展科教事业,为欠发达地区寻求发展新兴高科技经济产业的机会,推动欠发达地区实行跨越式发展。

6.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中国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资源、能源优势,农牧业比较发达。在开发过程中,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发展精细农牧业,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不断挖掘农业的潜力;发展以多种经营、非耕地资源利用和区域化、专业化、贸工农一体化为特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充分利用欠发达地区现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牧业及其加工业,开发能源和矿产资源,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提高加工深度,使资源优势逐步变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中国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由于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走向,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位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上游,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东部的生产和生活质量。因此,在开发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时,要注意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落实人口与环境政策,做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