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财政政策:影响经济的关键性公共政策

财政政策:影响经济的关键性公共政策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的规模和结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公共经济政策,包括政府投资政策、政府消费政策、转移支付政策、税收政策、财政赤字政策等。因而,政府投资政策未必会达到其所要达成的目的。多年来,为了刺激经济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就是财政赤字政策。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赤字部分由新增国债来弥补。

财政政策:影响经济的关键性公共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的规模和结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公共经济政策,包括政府投资政策、政府消费政策、转移支付政策、税收政策、财政赤字政策等。[17]

政府投资的主体是政府部门,动用的是财政资金。这里的政府投资不包括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投资,这部分投资属于前面的国有企业政策。这里的政府投资主要是指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非营利投资。在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时期,私人投资萎缩,增加政府投资,会增加对生产资料和工人所消费的生活资料的购买,缓解这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相对过剩,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走出萧条时期。但是,政府投资会刺激更多的产出,从而会导致或加重某些方面的生产过剩,除非这些方面原本就生产不足,使政府投资只是起到平衡生产的作用。而在经济过热时期,压缩政府投资,会减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紧张状况,有助于稳定物价和社会生产成本

在这里,如果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于私人资本和公有制企业的税收,那么政府投资的增加,意味着私人资本和公有制企业用于投资的资金的减少,从而,社会的总投资未必会因为政府投资的增加而增加,反之,政府投资的减少也未必会减少社会总投资。因而,政府投资政策未必会达到其所要达成的目的。

西方经济学把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这实际上是受了凯恩斯倒果为因的误导。[18]有效的公共经济管理要求政府的消费即非投资性的政府购买保持在必需的最低限度。但是,在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时期,资本家手里积累了大量的商品卖不出去,其中一些资本家和他们的代言人自然会把目光转向政府,指望政府以投资或消费的形式购买他们手里的积压商品,以便保住他们个人或极少数人的财富,而代价则由全民去负担。

既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那么社会主义国家公共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就应当是消除贫穷。在这方面转移支付政策可以起到较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省级财政、对口扶贫的东部地区要相应增加扶贫资金投入。”[19](www.daowen.com)

减税是西方供给学派经济学爱用的刺激经济的税收政策。但是,在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期,资本家的正确选择恰恰是缩减生产,减少亏损。市场的不景气是不会让资本家们因为减税可以多留下一些收益就扩大生产的。而且减税会导致财政收入减少,进而有可能影响到财政支出的减少,从而从总体上来说,未必会引致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而对经济有刺激作用。

除减税外,税收政策还可以通过调节税制结构和税率来调节经济。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把近900种主要商品的进口关税平均提高近40%。由于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内市场,因而这种贸易保护性关税排除了外国资本的竞争,确保了美国产业资本从1929年爆发的那场经济大危机中复苏的空间。

多年来,为了刺激经济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就是财政赤字政策。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赤字部分由新增国债来弥补。其直接后果是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下降即通货膨胀利率即资本成本上升或处于较高水平。其间接后果是穷人极少量的财产贬值,而富人则可以轻松逃过这种“通胀税”,加剧了两极分化。同时,企业的财务费用增加,盈利下降。发行国债更是增加了国家和普通民众的负担。因此,财政赤字政策只适合经济处于困难的个别时期,而不能作为正常的财政政策一般性使用,更不能长期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