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后期,中国政府重提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将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建设四个现代化为中心,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护。[38]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不搞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得不到加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就不能充分巩固,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我们的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越是现代化,我们同破坏社会主义的势力做斗争就越加有力量,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就越加得到人民的拥护。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才能更有效地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对付外国侵略者的侵略和颠覆,也才能比较有保证地逐步创造物质条件,向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前进。”[39]
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一方面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40]另一方面,要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这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41]
这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中国土地幅远辽阔,人口众多,特别是农业人口占多数,而且各地农村的气候条件、生产力水平和文化程度差别极大,单一的体制很难适应这种差别,更何况在农村集体经济建立的过程中,曾经犯过很多错误,走了不少弯路,使得不少农民对传统体制没有信心,也失去了耐心。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20位农民执意推行分田到户。1980年1月24日,万里同志来到小岗支持了这种做法。[42]传统体制在农村被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快就在全国普遍实施起来。与此同时,70年代杂交水稻和棉花新品种培育成功,到80年代大面积推广;过去29年建设的化肥厂,特别是70年代引进13套大化肥生产线,这时已经投产见效;过去30年的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稳产增产提供了前提条件,增强了农田灌溉和防涝抗旱能力,为农业持续丰收提供了保证,也为80年代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方式抗御旱涝灾害的侵袭,提供了重要的保证。[43]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秋、冬、春连旱使云南、贵州等省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干旱范围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数万座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修建的小山塘、小水库年久失修,在干旱面前无法发挥作用。[44]很显然,如果没有计划体制和集体经济打下的物质基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无法在农村顺利推行,农业生产将陷入混乱和低产的局面。另一方面,有个别地区,坚持实事求是,敢于把中央的文件精神与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尊重和教育农民,坚持走集体经济的道路。例如,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刘庄,北京的窦店、韩村河等,就没有采取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形式,还是坚持社队(后来是乡镇和村)集体经营。[45]这些坚持集体经营的农村后来发展的好,也证明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二个飞跃”是必要的。
继农村改革之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围绕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经济责任制、疏通流通渠道、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等几方面,逐步全面展开。[46]这期间对外开放也在同步进行,主要采取了四种开放的途径、形式和方法:一是改革外贸体制,发展对外贸易;二是引进技术和适合中国的经营管理经验;三是利用外资;四是创办经济特区。[47](www.daowen.com)
与改革开放相适应,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转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经济总量在改革开放之后也迅速增长。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00670亿元[48],也就是说,中国GDP的增长率在30年的时间里平均达到了15.8%。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49]当然,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相当大一部分属于外资企业,并不代表中国的实力,反而代表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控制。不过,较大的经济总量也说明了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较大份额,说明中国对世界经济已经具有了较大的影响。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是非常迅速的,非公经济成分特别是外资经济成分的比重迅速加大,所有的统计数字都表明,非公经济成分在经济中的份额已经大大超过公有制经济成分,以至于有人提出,要把国有经济“正名”为“非私经济”,以体现国有经济的从属地位和对国有经济的所有制歧视。[50]
然而,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我们采取的所有开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们允许个体经济发展,还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独营的企业发展,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总之,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就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从长远说,最终是过渡到共产主义。”[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