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不均让人不平,一个延安中学生的心路历程

不均让人不平,一个延安中学生的心路历程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延安中学张岑湲“他躺在工棚中,耳畔虫虱的声音不断,身上亦是不断地渗出汗水。上铺似是也无法入眠,有些烦躁地翻来覆去,带得床铺也在轻微地摇晃。他看向窗外,那里是他们正在建造的楼房。很偶然地,他会想,住在这其中的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然后想着、想着,便有些不平起来。他又想起自己从前的生活。他出生在一个偏僻的村落中。大约在十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跟着下地干活,先是铡草,到大一点,开始学着摘棉花之类。他最讨厌

不均让人不平,一个延安中学生的心路历程

延安中学 张岑湲

“他躺在工棚中,耳畔虫虱的声音不断,身上亦是不断地渗出汗水。上铺似是也无法入眠,有些烦躁地翻来覆去,带得床铺也在轻微地摇晃。

他看向窗外,那里是他们正在建造的楼房。很偶然地,他会想,住在这其中的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然后想着、想着,便有些不平起来。

他又想起自己从前的生活。

他出生在一个偏僻的村落中。

大约在十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跟着下地干活,先是铡草,到大一点,开始学着摘棉花之类。

他最讨厌的应当是夏季,顶着下午三点的烈日,所有可以用来遮阳的不过是头上一顶草帽。即便是到了晚上,空气依然闷热得让人无法入眠,他只能躺在架在两张凳子的门板上,摇着蒲扇来驱散些许热意。

然而并没有不满,因为村中大家也是一样。

当然,以上只是我随意想象的结果,我并不了解那些人,也不明了他们究竟是如何想的。只是偶尔思及自己,为了“别人违规没有被老师抓到”这样的事情都会感到有些不公。那么,叫嚣着“空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没有Wi-Fi活不下去”的我们,在那些人眼中、心中,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说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www.daowen.com)

当然,这“均”指的应当不是绝对的公平,因为那是不存在的。即便给所有人同样的一元钱,只要开始了流动,自然就会有人富起来,有人穷下去。更何况,平均主义会导致人的懒惰这一观点也很普遍。

在这样的“不均”下,我们有了贫富、多寡这样的相对观念,然后就有了不平、不满这样的情绪出现,当这种情绪变得极为强烈、扩及到了大部分人心中时,社会也就“不安”了起来。

我们其实很容易和周围的人去比较,我们过得好或不好,幸福或不幸福,其实有很多都可以说是比较出的相对感受。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那里对于贫穷的概念若是放在不发达的地区,很可能已是相当优裕,但对于发达国家穷人自己而言,他们却从不会觉得自己富裕。

所以我们时而听到“公平”这一概念。政治课上老师教授的“公平是实现效率的保证”“再次分配要更注重公平”,其实便是消弭这种“不安”的努力。

在听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时,我其实想到过一些在学校中学习过的东西,像全体人民共享发展带来的成果,像社会活动应该由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结果应该由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共享。

但最后我想到的还是这一句,“不患寡而患不均”。

绝对的“均”不可能做到,但是这并不代表不平的情绪一定会在人们心中滋生蔓延。有时候,自己的利益被考虑在内,自己的需求被人聆听同样可以带来幸福感。与之类似除了横向的比较以外,在纵向的比较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己的生活不断改善,亦是让人满足的一件事。

点评

优秀的文章,都是作者能够站在个体生命价值以及人类群体价值上去观察和思考世界的产物。张岑湲同学此文最让人赞赏的便是将目光投入到包含弱势群体、平凡大众的生存现状中去思考公平与正义,这在高中生的作文中是一种难得的视角。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简单和形式化的悲悯和同情,而是通过思维的天平将勃发的感情与深刻地理性在文中完成了很好的平衡,因而让文章既能够有动人的情感力量,也能够具有缘事而发的批判理性。

点评教师:黄 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