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协调发展:让山与山并肩高峰

协调发展:让山与山并肩高峰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协调”这一“金钥匙”,看似简单易懂,可却是我们发展必不可缺的关键一步——让一块缺短的木板上升,让一座小坡与那大山努力齐平,让那穷困的山的另一边的人们,逐渐地,过上与我们无差别的生活……这山要与那山平,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成功发展的必克难关。点评文章从自身出发,由城市丰裕生活写至偏远农村的贫瘠生存,对巨大发展差异产生思索,由此联想到“十三五”中“协调”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协调发展:让山与山并肩高峰

行知中学 黄屹迪

生活上海这个被人们戏称为“魔都”的地方,我们入目所见的,皆是繁华绚丽的街景;入耳所听的,也都为安适悠远的乐声……曾经作为“井底之蛙”的一员,我一度认为,这,便是我们祖国大地上多数人所能享受的幸福。

然而,当看到新闻图片中,那一片片荒凉而贫瘠的土壤,那一张张被洪水夺走了家园而颓丧绝望的脸庞,那一双双饱经沧桑的泪目,我所能“看见”的,已然不再仅仅是“魔都”的繁荣了……

“木桶所能承载的最大容积取决于那根最短的木板。”我的心理老师曾这样对我说道。当时她出此言,无非是想让我明白偏科的利弊;而如今想来,这看似简单浅显的“木桶原理”,竟也适用于此——如今,我国的农村、僻镇,就是那一块无法逾越的短木板,它们就矗立在那里,无奈地,让水从其间流下。正因为如此,我们“共同发展”永远只是一个“黄粱美梦”,而终究无法实现。回想从第一个“五年”,一直到如今的第十三个“五年”,上海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世人有目共睹的,而在那偏远的另一座山上,这一个甲子,便如同时间静止了一般——土地依旧干涸,山路依旧崎岖,人们依旧“面朝黄土背朝天”,未曾有过多大的改变。

纵观我国的大江南北,富庶之地的确不少,然而贫瘠之地也并非少数。那里的百姓,若不是迁居,便是继续在那片黄土地上苟延残喘……这样的地方,这样的人民,是放弃,还是坚持?一切似乎都是未知数。但是,当无意中扫过“十三五”的规划中,出现了“协调”这样的字眼时,我不由得会心一笑。

“协调”这一“金钥匙”,看似简单易懂,可却是我们发展必不可缺的关键一步——让一块缺短的木板上升,让一座小坡与那大山努力齐平,让那穷困的山的另一边的人们,逐渐地,过上与我们无差别的生活……有人会说,穷乡僻壤,何以如此重视?我想,有足够的历史血诫,得以让我们反驳:

忆想上古朝歌“酒池肉林”“摘星对酒”之荒诞;回首先秦“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阿房之骄奢;再观晚清“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之风华绝代,与如今的“魔都”相比,皆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可叹的是,“摘心楼”早与纣王一同化土为尘;阿房宫则是被“楚人一炬”化作“可怜焦土”;而圆明园则更是在英法铁骑下“片片荒凉凝泪血,不见旧宫桃李”。这是因为它们的城都还不够富饶吗?我想,不是的。夜夜笙歌的君王们,若是能听见山的那一边在静夜里呜咽哭泣的百姓,若是能看见已然被苛捐杂税逼得衣不蔽体的子民们,或许,这个王朝,就不会那么容易地被倾覆……

所以,我庆幸,庆幸看到“协调”二字成为了我们如今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目标。可以想见,让这一沉寂而遗弃了六十余年之久的短木板成长起来,将会是多么的不易。(www.daowen.com)

可喜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目光都转向了“城乡差异”,无论是时时刻刻关注着“山那一边的事”的社会舆论,抑或是前段时间我所参与的微小的“为山里孩子捐钱过年”的募捐行动,都是我们为了“协调”所振奋着、前进着的表现。

自此,我们最终等到了初效——我看见了在现代科技下、贫瘠的土地上最终开出了绒绒的稻花;我听见了遥远的山脚下,孩子们郎朗的读书声……一切都变得协调了,一切都在成长了!

这山要与那山平,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成功发展的必克难关。然而,我想,我们有信心,在这一个崭新的“五年”里,将这一点牢记心中,也将它化作初春的第一阵风,从南拂至北,不曾有遗……

点评

文章从自身出发,由城市丰裕生活写至偏远农村的贫瘠生存,对巨大发展差异产生思索,由此联想到“十三五”中“协调”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全文不仅将目光落在现今,更是追溯前朝之弊,使文章内容更为充实丰满,同时对国家的目标与发展进行了深度的分析与展望,使得文章结构更为严谨完整。

点评教师:刘小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