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像烹鲜一样治理大国

如何像烹鲜一样治理大国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治大国若烹小鲜,我国现在的发展一如简简单单的烹调,当油盐酱醋的味道处于一种协调之时,那说是饕餮美食也是不为过的。点评这篇文章从“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一古人的治国理念入手,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种种矛盾。

如何像烹鲜一样治理大国

位育中学 温 昕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这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理念。中庸之道,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理念。

较之于恰恰好好,不偏不倚的正中,似乎是寻求一个平衡点更为恰当。古之贤者的理想,不是求得权倾朝野或是官名显赫,而是希望既施泽于民,又寄情山水。清代刘大櫆就曾作记抒发上述看法。

不只是个人之为官。对一个家庭而言,协调理念亦是至关重要。支撑一个家庭的不只是一方肩负经济重担,还需要一方照顾生活起居,协调关系。经济和情感应该处于一种协调的平衡状态,不能过于关注经济收入而忽略家庭的情感联系,否则这与各奔东西的陌生同居者有何区别;亦不可过于腻歪于情感,而忽略了家庭经济的重担,那家庭无疑会在贫苦的重压下分崩瓦解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语出《礼记》)即若于身于家皆需协调理念,那无疑可以类推出治国平天下之中协调理念的重要之处。

古时伊尹见汤是个贤德的君主,便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语出《道德经》)治理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治理国家,尤其是大国,协调的重要性即不言而喻,发展的各方面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协调的理念就是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传承下来的治理国家的信条:治大国若烹小鲜。我国地大物博,无论自然条件、民族习俗文化、区域经济发展等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如何协调各方矛盾,使行业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共进,使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使各类资源有效调动、利用起来,这便成为了现今国家治理的重中之重。所谓协调就是求大同存小异,携手共进,互利共赢。所谓科学发展,正是发挥中国人的智慧,用好改革发展中的各味“食材”,激发出每一味“食材”最美好的味道,烹制出一桌既营养、又健康的珍馐美味。(www.daowen.com)

我国西部大开发就是得益于我国协调的发展理念。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多种因素,导致了西部经济落后于东部地区,为应对这种地区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原先西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产业结构,协调各方的资本投入、人才流动、技术引进和政策扶持。大力开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产业结构,以协调矛盾来推动西部转变为电子信息等产业的集中地。在开发的同时,环境与经济相协调,补短板,促前进。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于我国而言,则要寻求经济效益好与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的协调。加快产业结构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我国经济转型之路上的关键。在驾驭好中国经济这辆高速前进的列车的同时,不忘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共同发展。协调是个不能忽视,不容小看的关键部分,是让我们化矛盾冲突为动力,以多元平衡践行于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

治大国若烹小鲜,我国现在的发展一如简简单单的烹调,当油盐酱醋的味道处于一种协调之时,那说是饕餮美食也是不为过的。

点评

这篇文章从“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一古人的治国理念入手,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种种矛盾。自古以来,哲学界就是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及其矛盾运动去理解和把握“和谐”的。和谐是矛盾同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事物在矛盾运动中实现的较佳或最佳发展状态。和谐以事物的多元构成为前提,以适当的矛盾斗争为动力,以系统结构的优化和系统对外开放为条件,以发挥较大或最大功能为标志,以事物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归宿。在学生看来,实现“和谐”的途径就是“协调”。文章思辨色彩浓厚,行文流畅,令人耳目一新。

点评教师:李 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