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支点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支点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的“十三五”规划无疑是最博我眼球的党的政策了。一切的一切都得益于“十三五”规划战略中的灵魂思想——协调发展。这一变化恰恰是体现了协调发展中的一小点——推动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作者自己生活在崇明,所以很聪明地通过自己的“双眼”捕捉了崇明发展的点点滴滴,由此折射出“十三五”规划的收益。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支点

市二中学 徐万瀛

谈及政治,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当今的流行语言“高大上”还是宽泛宏大的抽象名词,抑或是教科书里枯燥的文字,或者仅仅是一个词——遥远……

政治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无处不在,看似也可以成为人民津津乐道的谈资,实则令人感到生疏与敬畏的概念。当《新闻联播》中播放着人民代表大会、五中全会等标志着中国进步的会议召开的时候,如果在你们的印象中这些只是一条时长1分钟的新闻,别的再无他念的话,那么这时的政治与规划才的的确确成为了仅限少数人生活的一部分。

值得庆幸的是,我自认为自己也是这“少数人”中的一员,作为一名没有迈入社会但却心系国家发展动态变化的高中生,与其说我是这样的热爱中国的政治,不如说我感动并关注着国家领导人给予我们百姓日益丰厚的福祉,以及带领中国走向最正确的道路,一步一步。

今年的“十三五”规划无疑是最博我眼球的党的政策了。因为我还无法独立在社会找到立脚点,所以对此规划的直观感受也许没有那么强烈,但是以我一个上海人的视角来看待此规划,真是感觉收益颇丰。我的外公外婆是崇明岛上种蔬菜农民,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扎根崇明——一个紧紧跟着上海中心节奏发展却始终和其有距离的小县岛。以前的崇明发展缓慢,以农业为广大产业链交通闭塞经济增长滞缓。清晰地记得我每次回外婆家都要坐好长时间的船,仿佛这是海峡两岸,遥遥相对。近几年来,外公外婆脸上的笑容日益增多,今年也是他们笑得最灿烂的一年。田地的收成好,政府所给予的待遇提高了,就连他们所从事的农业,它的结构也得到了优化。19号轨道交通线路将直通崇明,崇明也在2016年完成了从“县”到“区”的跨越。眼看着崇明与上海中心城区的距离在一步一步拉近,全岛的人民都在狂欢。一切的一切都得益于“十三五”规划战略中的灵魂思想——协调发展。崇明相对于上海的中心城区而言就好比是“农村”,“徐汇区”“黄浦区”等等才是不折不扣的“城市”。这一变化恰恰是体现了协调发展中的一小点——推动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我不知其他省市落实得是否到位,至少在上海,政策的贯彻直接给了人民恩泽。

另一大切身感受是今年社会传播的正能量多了,换句话说,对人民精神上的关爱频繁了。首先,我从属的社区开展的有关历史文学道德养生方面的公益讲座增多了,其次每周手机百度推送的消息再也不是哗众取宠难登大雅之堂的大众娱乐消息,取而代之的是一期期有思想、有内涵、有关当代伦理道德的辩题,题目出自北京卫视的《我是演说家》。社会在我们目所能及的领域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时刻警醒群众莫游于物质利益而忘乎精神思想。这一切又客观上反映了“协调发展”的另一小点——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网络媒体是属于全社会的,以它们为载体和媒介,精神文明的传播将会更迅速和高效。

以上两点是学生阶层的我所接触到并体认到的。浏览新闻,我才知道协调发展不止包括以上两点,还包括“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加快军队建设现代化”等等,这些领域我无法涉猎,但是从新闻里传来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频频捷报也可得知,“十三五”规划中的主题之一——协调发展,贯彻落实得有多成功。(www.daowen.com)

党的正确领导方针也是中国人民的一笔财富

窃以为,“协调发展”的规划与我国儒家学派所提出的“中庸之道”在一定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庸奉行的是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重视“刚刚好”这一行为节点。在我看来中庸和协调发展的共性在于两者都寻求在两个看似“对立”的方面找到一个平衡点,将两个极端融合锻造成适宜的折中,悲从喜中入,喜从悲中来,任何事物都存在相互兼容的某一点,太及容易擦枪走火,不及也易形如虚设。“协调”这一关键词更是体现了发展的平衡点。例如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既不铆足了劲儿地建设城市不闻不问乡村,也不孤注一掷扶持乡村停滞城市建设,它们之间好似城市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农村在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共同在发展中缩小彼此的差距。这就是一种平衡、一种协调!

著名学者徐贲有一部代表作《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其中强调了政治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关心政治,都有权利去感受政治给你带来的所有,都有义务利用政治去造福社会,实现中国梦!自身协调发展,中国才能更好地协调发展!

点评

本文选材巧妙,以小见大。作者自己生活在崇明,所以很聪明地通过自己的“双眼”捕捉了崇明发展的点点滴滴,由此折射出“十三五”规划的收益。因为亲身感受,再加上饱含深情的文字,诚如作者开篇所言,她将抽象的主题“形象化”,贴近于人们的生活本身。读者读完全文,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城市的发展,百姓生活的改善。

点评教师:陈 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