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用建设用地指标表现城市扩张的过程。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2009年,石家庄都市区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为685.34km2,占都市区土地总面积的25.8%。其中,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196.38km2,外围四县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88.96km2。从都市区城镇村各级建设用地的构成来看,城市建设用地(包括中心城区和外围四县市城区部分)规模为286.30km2,占建设用地总量的41.6%;镇建设用地规模为32.32km2,占建设用地总量的4.7%;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367.72km2,占建设用地总量的53.7%(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从表4-16可以看出,石家庄都市区小城镇在都市区总用地规模中比重较低,尚未达到5%,而与广布的农村占地的比重相比,城镇化的规模较小,城市扩张仍旧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摊大饼”式地向周边蔓延。
表4-16 2009年石家庄都市区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比较
资料来源:由河北省城镇建设统计年报(2009),都市区“国土二调”资料以及公安局2009年各县市人口编制而成。
从都市区城市建设的用地结构可以看出(表4-17),工业用地的比重最高,用地规模达到88.73km2,占到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的31.1%;其次是居住用地,用地规模为71.63km2,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的25.1%;公共设施用地规模为36.05km2,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的12.6%;此外,道路广场用地规模25.25km2,绿地规模23.10km2,仓储用地规模11.21km2,对外交通用地规模10.14km2,市政设施用地规模10.03km2,特殊用地规模9.16km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
表4-17 石家庄都市区现状城乡建设用地平衡表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家庄城乡统筹规划(2010—2030)[R],2010.
在城市与乡村的研究中,很长一段时间内城市偏向的理论占据主导地位。大卫·哈维认为大城市的创建和快速的城镇化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迫使农民成为附属的阶级(Harvey D,2006)。刘易斯认为城市作为现代经济部门不断从传统农业部门吸引人力,导致了城市部门的快速发展以及城乡二元经济的产生。这些观点均可以理解为资本从中心向外围的扩散,表现以城市为中心不断外扩的过程。之前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都将农村作为城市的外围,农村的发展取决于城市的发展,因此,在城市偏向的理论体系中,农村的发展是被动的。
城乡联系理论则强调城市和乡村的关联性,城市和乡村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这种观点下,农村的发展由于注重其内在化的原始积累形式,正在变为农村地区借助城市力量主动发展的过程,这样一来,将导致积极的城乡关系带动下的区域差距缩小的进程。从数据上看,石家庄正在进行这个农村主动嵌入城市发展的过程,其表现是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迁移为主的城镇化进程。从2007年至2009年鹿泉市人口迁入迁出数据(表4-18)可以看出近三年鹿泉市人口迁移的趋势。
表4-18 2007—2009年鹿泉市人口迁入迁出数据
资料来源:石家庄市公安局
由于省级以下的详细数据无法找到,加上主观对石家庄人口流动的判断,可以粗略将省内迁入人口理解为农村人口转变为县城(即中心镇)的户籍人口,而迁出人口中迁往省内的粗略理解为农业人口向石家庄市区的人口转移。从上表可以看出,自2007年开始,石家庄农村人口以县城或建制镇转移为主,且近三年转移的速度加快,2009年比2007年增加了1 520人,县城或建制镇比石家庄市区更具有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这与近年来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放开有很大的关系。近三年来,省外迁入可以理解为外地来石家庄的,迁往省外的可以理解为离开石家庄去别的地方打工的,这些人口都比较少。总体来看,鹿泉市的个案基本上能反映石家庄市整体的迁入迁出情况。
2007年鹿泉市各乡镇的人口流动情况见图4-36,分为迁往省外、迁往省内、省外迁入、省内迁入四类,可以看出,省外迁入的集中在鹿泉市、获鹿镇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紧邻石家庄市区的寺家庄镇也有大量的省外迁入人口存在,其他的乡镇基本上很少有省外迁入人口。省内迁入的人口也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发展条件比较好、规模比较大的几个乡镇为主,包括获鹿镇、上庄镇、铜冶镇、寺家庄镇,而在水库或者生态涵养区则少有人口迁入;从迁出人口看,迁往省外的人口以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获鹿镇为主,其他乡镇少有人口迁出;迁往省外的人口更少,基本上仅有获鹿镇有极少量的人口向省外迁移。从迁入、迁出总体上看,迁入人口大于迁出人口,省外迁入大于省内迁入,这说明伴随产业在高新技术园区的落户,一些外来人口也在石家庄周边地区落户。
图4-36 2007年鹿泉市人口流动情况(单位:人)
资料来源:石家庄市公安局
鹿泉市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流动情况见图4-37,总体上以乡外县内的务工流动为主,其次是县外省内的人口流动,往外省的人口打工人数非常少。就各乡镇来说,鹿泉市有几个乡镇外出务工劳动力比较突出,包括铜冶镇、寺家庄镇、上庄镇、大河镇、白鹿泉乡、上寨乡,这些乡镇内部的外出务工人员也出现分异,铜冶镇、上庄镇、大河镇的外出务工人员基本上在县内范围内打工,而紧邻石家庄市区的寺家庄镇外出务工人员不仅仅局限在县内,开始离开省内打工。
图4-37 2010年鹿泉市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流动情况(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石家庄市公安局
对比全国外出劳动力的就业范围可知,全国外出劳动力就业范围以国内迁移为主。[2]从表4-19中可以看出,全国外出劳动力输出方向以国境范围内为主,包括县内、省内、国内三种方式,国境范围内的就业比重高达98%左右,在国境外就业的比重相对较小,发达的东部地区以及与多国接壤的东北地区境外的就业比重达3.9%和6.8%,高于全国境外就业平均比重2.0%,反映我国劳动力以国内消化为主的方式。在国境内又可细分,从全国范围来看,以县内、国内为主,分别达到了35.5%和35.2%,省内的就业比重相对较小,达到了27.6%。我国外出就业的地域差异明显,其中东部地区以县内就业和省内就业为主,县内就业比重高达3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内就业达到32.8%,国内就业达到25.2%;中部地区以国内就业为主,比重高达49.1%,是全国四大板块在省外就业比重最高的地区,县内就业比重为27.1%,省内就业比重为23.9%;西部地区以县内和国内两种外出就业方式为主,其中县内就业比重达41.6%,国内就业比重为35.0%,省内就业比重仅为23.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地区外出就业方式以县内和省内为主,这种就业方式与东部相当,比重上也大体相当,县内就业比重为32.0%,省内就业比重为34.9%,国内就业比重为26.3%。
表4-19 全国外出劳动力就业范围比重对比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石家庄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外出劳动力就业范围以县内、省内为主,基本上和我国东部地区的整体特征类似,这种特点和全国外出务工劳动力的特点有所不同,2008年我国外出劳动力比重以国内、县内为主,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外出务工大省如四川、河南等整体影响的结果(图4-38)。
图4-38 2008年我国外出劳动力比重分布
关于人口迁移类型,有学者认为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内迁移、国外迁移两类,国内迁移又可分为省际迁移、省内迁移两个子类,省内迁移又可分为跨市、县迁移以及市、县内迁移两类(图4-39)(张善余,2004)。
图4-39 人口迁移类型
资料来源:张善余.人口地理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就我国行政村一级劳动力就业比重来看(图4-40),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中,这和石家庄的整体情况基本吻合,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石家庄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能够代表我国绝大部分的城市。
图4-40 2008年行政村一级劳动力就业比重分布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从农村劳动力的流向看,外出从业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的占相当比例。2006年年末,劳动力在县域范围内转移的占整个外出劳动力的19.2%(表4-20)。由于农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农民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农业和农村的劳动力文化程度更加低,而且年龄偏大,农业发展缺乏优质劳动力资源,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村难以推广,影响对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农业效益不提高,农民收入就难以提高。大量劳动力外出,势必减少对农村公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劳动投入,降低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由于劳动力外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提高,降低了农民对农业的依赖性。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同时承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很多地方的土地劣耕、弃耕,从保证中国这么多人口数量的粮食需求角度考虑,这种局面必须扭转(刘文纪,2010)。
表4-20 全国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流向
资料来源: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新华网,2008年2月2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