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统一城乡户籍。2010年11月16日,四川成都市正式出台《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规划将在2012年实现城乡统一户籍,民众可自由迁徙,并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成都市为了保障农民的各项权益不因迁徙和职业的改变而受到侵害,明确规定农民可带产权进城,就业、参加社保不以丧失承包地为前提,且不进城同样可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到2012年年底前,成都将建立以身份证号码为标识,集居住、婚育、就业、纳税、信用、社会保险等信息于一体的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城乡居民凭合法固定住所证明进行户口登记,户口随居住地变动而变动。成都这次户籍调整和之前许多地方的政策有着本质的不同,成都将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统一失业保险待遇标准。这意味着长期以来重城镇居民轻农村居民的现状得以根本扭转,随之而来的农民住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子女就学问题等,也将实现真正的“一体化”(农民日报,2011)。
(2)重庆发出“农转城”户口簿。2010年7月28日重庆市宣布全面启动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当年8月1日,重庆市全市807个派出所统一正式受理农村居民转户申请。重庆户改分两阶段:2010—2011年,重点推进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2012—2020年,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建立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支撑保障机制,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到2020年,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以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户进城为突破口,是一次重大的改革突破和有益尝试(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1)。
(3)浙、鲁两省启动强镇扩权。2010年9月,继浙江温州市5个试点镇级市后,山东省也宣布将启动镇级市试点,计划用3—5年时间将省内20多个中心镇培育成小城市。在我国目前的市制体制中,有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四级。但浙、鲁两省启动的镇级市试点并不涉及行政区划层级调整,它的核心要义是以一个城市的标准来建设和管理一个镇。按照温州“镇级市”试点方案,这些试点镇将扩大土地使用权、财政支配权、行政审批权和事务管理权。中国强镇扩权的探索自2006年浙江绍兴开始,除了温州“镇级市”模式外,还有一种是“副县级镇”模式。比如安徽巢湖市将炯炀、柘皋、黄麓、槐林列为副县级镇。它们与温州模式的区别在于,前者通过提高镇的行政级别来获得财权和事权,后者则不调整行政级别,将县市部分权力下放。这种改革可以带来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向县以下集中,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格局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强镇扩权的实质在于改善小城镇的责权不对等、责任大而权力小的局面,为部分有一定经济实力和集聚了一定人口规模的镇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1)。(www.daowen.com)
(4)北京农村集体土地试点建租赁房。2010年11月,北京市5个村集体组织申请建设租赁房1万多套。按照规划,到2015年,北京基本完成城乡结合部村庄改造,使之成为现代化新城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农民变成“有房屋、有资本、有社保、有工作”的新市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拒建商品房,是因为商品房得一次定价,很难保证农民长期的利益,而年租性的房屋每年都会有收益,且租金额可随市场调节,北京市此举意在增加农民收入,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建设的租赁房,面向没有北京户籍的流动人口以市场价额出租,收益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1)。
(5)四川省出台新农村总体规划编制办法。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0年10月出台了《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和《四川省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试行)》,要求在全省范围内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以镇乡为单位编制新村建设规划。新村规划建设是解决当前村落分散和发展无序、切实改善民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创新举措(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