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是我国经济重地,是全国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尤其作为大都市郊区农村城镇化的典型,其发展经验值得借鉴。以下将从天津市城乡统筹的背景与总体策略、天津城乡发展的独特性、城乡统筹的基本路径、机制保障与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典型地区分析等几个方面,对天津城乡统筹进行剖析与透视,力图抽取对于石家庄城乡统筹有益的经验。
1)背景与总体策略
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根据天津市总体规划,规划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文化名城,新时期、新职能对天津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大都市郊区的区位背景,天津城乡统筹的关键是核心资源的识别与利用——充分利用大都市郊区的区位优势,借助工业化和郊区化的推力,释放土地级差收入潜力。
2003年,天津市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市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城乡统筹发展进入了加速期。2006年,天津纳入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第一批试点。[3]2009年出台《天津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示范小城镇建设全面展开。2009年6月,市政府出台了《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宅基地换房建设小城镇工作。随着城乡统筹工作的不断深入,天津城乡统筹的做法也越来越成熟。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为龙头,推进农村居住社区、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统筹联动发展,打造拥有薪金、租金、股金、保障金的“四金”农民,天津在破解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资金和出路三大难题,促进大城市在郊区农村城镇化进程方面实现有益的探索(中国经济时报,2010)。
2)天津城乡发展的独特性
(1)地域狭小的城镇密集区
天津市域面积119 173km2(中国省级行政区第30名),建成中心城区面积530km2,市域人口密度861人/km2(中国省级行政区第5名)(图3-2)。地域本就狭小,人口和经济的增长进一步加大了城市扩张的压力,天津发展面临空间约束,广大的农村地域成为促发展的关键。
图3-2 2000年以来天津市常住人口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天津市统计局.天津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0.
(2)天津的跨越式发展
2003年以来,天津进入跨越式发展期(图3-3),GDP快速增长,国家级、区域性项目纷纷进入,产业结构迅速转变。2004年六大支柱产业为电子信息、汽车、化工、冶金、医药、新能源及环保;2009年八大支柱产业是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经济与人口快速增长和膨胀,城市扩张的态势明显,对天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3-3 2000年以来天津市GDP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天津市统计局.天津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0.
随着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完善,天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实现了经济结构的高度化。2009年天津市三次产业比重为3.7∶50.8∶45.5(图3-4),进入工业化后期,城乡统筹的条件已经成熟。
(3)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县经济滞后于市域整体水平
图3-4 2003年以来天津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天津市统计局.天津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2010.
在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滨海新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强力引擎的作用日益彰显,龙头带动作用突出(图3-5)。中心城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依托,优化提升动力显著,最薄弱的是各个区县的发展。“为加快区县发展,天津市委、市政府对小城镇的发展高度重视,从2005年就开始谋划小城镇的建设,特别是像华明、小站、八里台等一批示范小城镇对整个区县的经济拉动作用显著,提升了农民未来的居住水平及环境质量。”发展区县经济,推进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和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也是实现天津区域协调的内在要求。
图3-5 天津市发展格局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家庄城乡统筹规划(2010—2030)[R],2010.
(4)城乡协调程度较高,城乡收入差距呈良性发展态势
天津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约为2∶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10 675元,说明天津的农村发展水平较高。随着天津城乡发展的推进,城乡差距逐年缩小,说明天津城乡关系进入良性发展的阶段,这与自2005年来天津城乡统筹的推进不无关系。
3)天津统筹城乡的基本路径
天津通过构建新型城镇体系,以小城镇示范建设为龙头,统筹“三区”联动发展,发挥高度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探索出了适合本地情况的模式。其中,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龙头,推动农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联动发展,是天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路径。
(1)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根据天津市总体规划,天津将构建四级城镇体系,即“双城—新城—新市镇—中心镇”的新型城镇体系。这一体系通过对城镇等级、规模的调整,明确各层次的服务职能,结合与中心城市的关系,形成了有利于城乡互动发展和要素流通的网络化格局。
构建双城即中心城区、滨海核心区;构建10个20万人以上的新城,即西青、津南、汉沽、大港、蓟县、宝坻、武清、宁河、静海、滨海高新城;构建22个10万人以上的新市镇;构建18个2万~5万人的中心镇(图3-6)。
图3-6 天津总规划修改提出的新型城镇体系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家庄城乡统筹规划(2010—2030)[R],2010.
(2)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宅基地换房的成功探索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为了进一步破解小城镇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土地和资金等难题,天津探索以“宅基地换房”建设新型小城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图3-7)。2006年启动华明镇示范小城镇建设,至2010年已推动三批示范小城镇,共23镇6村,涉及272个村、16万户、42.5万人,目前正在筹划第四批。小城镇是带动和服务农村地域的核心单元和纽带,以小城镇为主力,撬动城市和乡村两大经济板块,是天津城乡统筹的关键环节。
图3-7 天津市域小城镇建设现状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家庄城乡统筹规划(2010—2030)[R],2010.
小城镇建设的本质是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框架下,推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释放外围乡村地区的土地级差收入潜力;同时以小城镇建设为核心引导人口集聚,为生产资源流转提供空间,为设施完善提供平台;配套产业园区等经营性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提供就业与生活保障。其根本意义在于实现了城乡生产要素(土地、人口、资金)的顺畅流通。
在具体操作模式上,天津采取以“宅基地换房”的方法。以宅基地换房具体分八步走:由区(县)政府编制总体规划,报市政府审批;组建投融资机构,负责小城镇建设;市政府国土管理部门下达土地挂钩周转指标;村民提出宅基地换房申请并与村民委员会签订换房协议;村民委员会与镇政府签订换房协议;镇政府与小城镇投融资机构签订总体换房协议;小城镇农民住宅建成后,由村民委员会按照全体村民通过的分房办法进行分配;农民搬迁后,对原宅基地整理复耕,复耕的土地用于归还小城镇建设占用的土地挂钩周转指标(中国经济时报,2010)。其具体流程如图3-8所示。
图3-8 宅基地换房具体流程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家庄城乡统筹规划(2010—2030)[R],2010.
(3)三区联动战略部署
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为龙头,推进农村居住社区、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统筹联动发展(图3-9,图3-10),是具有天津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其中,三区联动统筹有效破解了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资金和出路三大难题,探索出一条大城市农村城镇化的新路子,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可推广性。
图3-9 天津城乡“三区统筹”示范小城镇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家庄城乡统筹规划(2010—2030)[R],2010.
图3-10 天津城乡“三区统筹”示范工业园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家庄城乡统筹规划(2010—2030)[R],2010.
2008年天津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天津市乡镇工业区发展的意见》,推动乡镇示范工业区发展。2009年8月确定第一批15个区县示范工业园区。至2010年把103个工业小区合并,形成31个示范工业园区、31个乡镇示范工业区。2009年,同期启动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三区联动的创新性在于:通过“宅基地换房”的土地置换,规划建设了生态宜居的新市镇,解决了农民的居住问题;产业聚集的现代产业园区,在为农民提供了充分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增强了区域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统一复耕还田,这种做法为大规模建设现代化设施农业的实施铺平了道路,农业增效10倍,农民实现增收。三区联动一箭三雕,解决土地、资金、出路的问题。同时,实施居住社区、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的联动也是建设强县强镇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区县经济的有效方式。
(4)发挥工业化强带动的优势
天津2009年的第二产业比重为50.8%,工业化程度较高。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天津近年来成就斐然。2007年,六大优势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72.4%,工业增长贡献率为62.8%;2009年,八大优势产业初步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轻工纺织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2.8%,贡献率极高;2010年第一季度,重大工业项目贡献率超六成,八大优势产业贡献率超九成。随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天津工业的结构效益初现。发挥强大的工业优势对农村、农业的带动,是天津市城乡统筹的重要举措,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滨海新区核心区的城乡统筹战略。
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宏观经济战略布局,将成为环渤海地区的新增长点。区域地位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滨海新区的发展,一方面是经济总量的快速增加,另一方面则是产业结构的不断演进。农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到1%以下,农村经济地位的下降直接威胁着农村地域的存在。如何利用高速发展、高度工业化这一核心资源,发挥工业化优势,实现经济增长极域内的城乡统筹,是滨海新区核心区城乡统筹的关键。
以原塘沽区为例,受产业结构的影响,滨海新区核心区的城镇化模式以下特征明显:①先进制造业推动。滨海新区主要行业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②企业性质具有国有化大型企业主导特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的84%,大中型企业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中占到84%。③主要行业集中在原料制造业和重工业。塘沽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两类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的84%,重工业与轻工业工业总产值之比高达67∶1。④外部联系相对单一。塘沽区的内资企业贡献了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8%,经济外向化程度低。综上所述,塘沽区的城镇化动力主要来自国有内资大中型企业,产业结构偏重。
这些门类的工业企业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很小,因而对推动地区城镇化作用甚微,远远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机械、服装、玩具等轻工业主导地区,由此导致滨海新区核心区内工业化进程大大快于城镇化进程。为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滨海新区对城镇化模式进行了重构。
由此,塘沽区主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城镇化动力的多元化,主要方向有:①以民营企业作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民营经济的充分发展不但能使地方经济充满活力,更能促进产业集群的产生,提升乡镇企业的竞争能力,成长为可以与核心大型企业竞争的产业形态,从而使塘沽区产业结构由少数大企业主导的“刚性结构”转变为“弹性结构”,将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演变为私营企业、三资企业、联营企业等多元化的格局。②将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作为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动力。目前,塘沽区农村地域三产以低端服务业为主导,其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农民生产活动的主要类型。一旦大量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起来,对生产性服务业将产生大量需求。而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则有利于促进民营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通过为企业提供供需信息,实现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从生产性服务业定位来看,宜与中心城区的高端服务业形成分工,比较合适的业态是物流产业,一是符合广大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实际情况,二是可为现状大企业生产活动进行配套,使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企业进一步融入地方经济体系中。③依靠外资企业提升乡镇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层次。本地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在管理水平和技术层次上具有先天不足的特征,通过引入外资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生产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乡镇企业的生产水平,为乡镇企业逐渐进入集约型发展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5)积极发展沿海现代化农业与都市农业
为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天津市近年大力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齐永忠等,2008)。设施农业、都市现代农业与观光农业发展良好,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初具成效。其中,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科技支农是重要举措。
现代农业园区是“三区”联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共确定15个现代农业园区,其中有9个现代农业示范园、6个滨海农业科技园区。2010年已开始建设9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共涉及7个区县19个乡镇113个村,总面积25万亩,总投资为53亿元。每个现代农业示范园总面积不少于5 000亩,其中核心区面积不少于1 000亩。示范园2011年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增加经济效益近30亿元,可新增加2万个农村劳动力就业。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农业技术进步率占农业总产出增长率的份额,可集中反映某一区域农业科技进步对于促进农业各生产要素合理有效配置,进而推进农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至2009年年末,天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4%,远高于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1%的平均水平,在沿海农业发达的省市位居前列。天津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2009年达到18 131万元,占当年农业增加值的1.5%。与此同时,千余名科技特派员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传授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新技术,实现了有农区县全覆盖。截至去年年底,科技专家们已培训农民108 743人,推广了274项新技术,同时引进新品种397个,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农作物良种率达95%,无公害蔬菜的覆盖率超过90%,畜禽良种率达90%,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75%,有效地推动了农业发展。
4)保障机制
在引导“三个集中”的基础上,天津着力打造“四金农民”(股金、薪金、租金、保障金):保障劳动就业,多渠道解决还迁村民的就业问题;扩大养老保险;广开增收渠道;采取个人流转经营、集体承包经营、全街统一流转经营三种方式,解决搬迁村民的土地耕种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两个表现是对社会保障机制的重视。
(1)城乡居民同等享受医疗养老低保待遇并实现省级统筹(www.daowen.com)
天津于2007年实行农村低保制度,2009年城乡全面实施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省级统筹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通过多档筹资标准和政府补助办法,天津市的养老、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达到550万人以上。
①养老保险全覆盖
养老保障范围包括具有天津市农业户籍,从事农林牧渔劳动,年龄在18岁至60岁之间的农村居民以及丧失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和无就业能力的城镇居民。
在具体实施上,天津根据本地的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准,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设定为上年度本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缴费比例为10%至30%,由城乡居民自主选择。政府对于个人缴费不再按年龄给予补贴,改为退休享受待遇时补贴,即由“进口”补改为“出口”补。将现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完全积累制,改为个人账户与基础养老金相结合,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模式接轨。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标准为150元/月,全部由财政补贴。2009年当年达到退休年龄,并且一次性缴足15年养老保险费用的人员,个人账户养老金最低可达到105元,加上基础养老金150元,每月可领取255元,比原办法125元的待遇水平提高1倍,财政补贴占待遇水平的60%。今后,随着农民纯收入逐年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也会逐年增长,2009年天津财政补贴城乡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将达5.74亿元,增加了3.6亿元。对城乡老年人补助标准,由现行按年龄高低每月分别给予60元(适用于60岁人群)、70元(70岁)、80元(80岁)补贴。年满60周岁不满65周岁人员,可以选择参加养老保险或者享受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城乡居民可根据自身情况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于不参保的,也可享受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政务网,2009)。
同时,在财政划拨方面加大了对养老补助的支持力度。为保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天津市、区两级财政给予居民养老补助全额拨款,政府财政全年将支付7.28亿元,保障老年人养老补贴逐月发放。
②分步实现城乡医疗保险保障一体化
天津自2004年起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市12个有农业区县全面铺开,覆盖3 800多个行政村,参合农民达到330万人,参合率突破96%,人均筹资水平超过144元,农民每年只需交纳40元就可享受全年的医疗保障。
2009年4月《天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出台,在新农合“一区一样,一县一策”区县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全市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把学生、儿童和其他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非从业城乡居民,也就是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范围和新农合参合人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政务网,2009)。设立三个缴费档,自由参与,政府分别补助41%、54%和73%,困难群体全额补助,其具体做法如下:
缴费档次和政府补贴不区分城乡户籍身份,在制度安排上打破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户籍界限。在个人缴费标准上,城乡统一提供了三个缴费档:一档为每人每年560元,二档为每人每年350元,三档为每人每年220元。也就是说,经济状况较弱的城市居民可以选择较低档次(220元)参保,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村居民也可以选择较高档次(560元)参保(新华网,2009)。
此外,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政府补贴标准上是完全一样的。上面说的三个缴费档次,个人缴费多的,政府补贴额高,个人缴费低的,政府补贴额低。具体标准是,一档560元,个人缴纳330元,政府补助230元,占41%;二档为350元,其中个人缴纳160元,政府补助190元,占54%;三档220元,其中个人缴纳60元,政府补助160元,占73%。另外,对重度残疾人、享受低保待遇的人员、特殊困难家庭人员和城镇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等,个人不缴费,由政府全额补助(新华网,2009)。
统一医保待遇只与缴费档次挂钩,在医保待遇上,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完全相同,实行医保待遇与缴费档次挂钩(学生儿童除外)(新华网,2009)。
具体内容有:第一,住院起付线一样,所有参保居民一年只交一次起付线的钱。一级医院没有起付线,二级医院起付线为300元,三级医院起付线为500元。第二,住院最高支付限额和报销比例一样,只与缴费档次挂钩。具体标准是:一档560元,最高支付限额为11万元;一级医院(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销比例为65%,二级医院报销比例为60%,三级医院报销比例为55%。二档350元,最高支付限额为9万元;一级医院(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销比例为60%;二级医院报销比例为55%,三级医院报销比例为50%。三档220元,最高支付限额为9万元;一级医院(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销比例为55%,二级医院报销比例为50%,三级医院报销比例为45%。第三,门诊报销比例一致,只与缴费档次挂钩。在一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门诊就医的,起付标准为800元,最高支付限额同为3 000元。一档560元,报销40%;二档350元,报销35%;三档220元,报销30%。第四,城乡居民享受统一的门诊特殊病医保待遇,门诊特殊病享受住院医疗费报销待遇(新华网,2009)。
(2)明确规定公共品服务的统筹标准
在统筹城乡、整理土地的过程中,“宅基地换房”模式对示范镇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做了详细的规定,要求配置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集贸设施六大类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对公共服务设施的详细规定,降低了城乡统筹过程中的漏洞风险。
其具体标准如下:示范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6—50m2;绿地率达到30%—40%以上;每3 000户以上设1处卫生站;每4 000户设1处通信设备间;负荷达10万—15万m2设1座热交换站;负荷4 000户设1座煤气调压站;变电室负荷半径不得超过250m;每700户以上设置1处居委会;每500—700户设置1处综合服务组,负责送报、送信、拆洗加工等;社区级路面宽度为6—7m,邻里级道路宽度为3—5m;社区公建的服务半径必须控制在0.5km以内,步行大约10分钟可达;示范镇至少应与1条以上的一级公路或快速路相连接,且进入高速公路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示范镇到达中心城区及本区县政府所在地之间的公交运营达到小城市公交运营标准;公交首末站根据服务半径(300—500m)分散布置,每条线路1.5万人;人均生活供水130L/日;到2020年污水处理率达到90%,燃气气化率达到98%,宽带接入比例达到60%,集中供热率达到70%;每km2设1处垃圾转运站,每100m2设置1处垃圾收集点。此外,环境保护、消防、防灾、医疗预防等公共设施和机构都有详细的配置标准。从上述配置可以看出,“宅基地换房”模式对示范镇的规划提出了相当高的标准和要求,部分标准甚至远远超过了城市居民。
5)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典型区域分析
2005年1月以来,天津不断探索现代小城镇的发展模式,逐渐摸索出以“宅基地换房”为主与土地挂钩政策相结合的城镇建设改革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多样化的类型,可以为石家庄不同类型地区的统筹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1)华明镇
华明镇是我国重要的改革试点示范镇(图3-11,图3-12)。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以滨海新区发展带动全市经济协调发展。东丽区华明镇,地处市中心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间,紧邻滨海新区,从镇中心区到天津机场仅5km,距天津市中心区13km。完备的交通设施使这里成为连接天津市区与滨海新区、国际机场、首都北京以及东北三省的重要枢纽。
图3-11 华明镇区位图
资料来源:网络图片
图3-12 华明镇风貌
资料来源:网络图片
①“宅基地换房”的先行者
作为第一批小城镇改革的试点镇,华明镇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宅基地换房”的先行者。通过这一策略,在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自愿的原则下,华明镇农民可以将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换取中心镇内的一套住宅,迁入城镇居住。原村庄宅基地建设用地进行复耕,复耕的宅基地要大于安置农民所有的土地,节约下来的宅基地土地量则部分用于商业开发。
其通过全镇迁并,实现住宅集约化和土地增值化。具体操作模式是:由东丽区政府编制总体规划报市政府审批,组建投融资机构(滨丽公司)负责小城镇建设,向开发银行贷款融资。市政府国土管理部门下达土地挂钩周转指标(426.8万m2),村民提出宅基地换房申请,其中95%同意。示范镇住宅建成后,由村委会按照全体村民通过的分房办法进行分配。农民搬迁后,对原宅基地整理复耕,归还小城镇建设占用的土地挂钩周转指标。
②村与镇的建设用地指标置换
华明镇原来12个村共有宅基地804.7万m2,建设新城镇需要新占用耕地561.2万m2,通过对农民宅基地复耕后,完全可以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农民住宅占用地233.3万m2,另有经营开发用地327.9万m2,另可节约宅基地量243.5万m2。通过出让节约的土地,补贴农民安置住宅建设的成本,实现小城镇建设的资金平衡,实现了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通过宅基地换房,华明镇农民的家庭财产大幅增加:原来农民住房估价在2万元到5万元,新的小城镇住宅价值超过了40万元,农民的平均住房资产增加了10倍左右。
③城镇建设资金平衡
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农民住宅预计投资为37亿元,经营开发用地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后,预期收入38亿元,实现小城镇建设的资金平衡。同时,利用节约建设用地进行其他产业功能区的商业开发,建设用地的土地流转所得收益金用于安置农民住房及农民生活保障资金。
④主导产业多功能分区集中开发
新镇区规划分区为四个功能区,即居住区、经济功能区、商贸功能区和商品住宅区。产业功能区与居住商品房用于商业开发,所得收益金用于平衡安置农民住房资金。商贸功能区是集商务会展、培训教育、住宿、餐饮于一体的,并与华明经济功能区内人流、物流相协调的服务配套区。经济功能区有华明线缆科技园项目,三年将建成集研发、生产、交易、物流于一体的北方最大的高端通信线缆产业基地。天津滨海东丽农业科技园区是以高科技为支撑,重点打造高档花卉生产、技术推广、生态休闲三大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北方花卉高新技术孵化中心、科技培训服务中心、物流集散中心。
⑤乡土文化的传承
由于取消了全部原有村屯,建成了城市型居住区,这意味着原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为了传承其地域乡土文化,便于依恋原有生活环境的老人追思,华明镇建设了一座记录过去生活的博物馆。博物馆通过雕塑、纪录片、旧物等记录了该地区原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让广大农民在享受新农村居住环境的同时,重温浓郁的地域文化。
⑥搬迁村民的生活保障
政府将土地增值收益用于还迁农民的社会保险。还迁农民达到规定的年龄,就可以享受每月400元到500元不等的社会保障金。华明示范镇选址在空港物流加工区对面,规划建设留有第二、三产业发展用地,建成后将提供28万个就业岗位。
(2)小站镇
小站镇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历史文化名镇。其位于天津市东南部,东邻天津港,南靠大港石化工业区,处于市中心和滨海新区之间,东有汉港路、东上路,西有津港公路,北有丹拉高速公路。全镇总面积62km2,辖26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居委会。
①以“宅基地换房”模式进行村屯迁并
小站镇为天津市总体规划(2005—2020)确定的30个中心镇之一,小站镇于2006年成为天津市首批启动的“三镇一村”试点镇之一。小站镇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全国示范镇,在试点改革过程中,启动了集约整合土地,以宅基地换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规划到2020年把全镇整合成一个中心镇和一个中心村。
②土地资源优化重组
小站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于2006年制定完成,规划面积62.6km2,镇区功能区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西部产业园区、中部城市中心区、东部安置区、南部老城区、南部和北部新移民区,其中镇区规模达到12.8km2,镇域北边界调整到唐津高速公路以南,5个功能区搭建起小城镇成长经营的效能框架。
按照新的镇域规划,小站镇镇域空间发展布局结构为“一城、二村、一田园”的空间发展布局。“一城”是指小站镇突出津徽文化、秀水宜居的城镇特色,“二村”是指东大站和迎新村,以关联产品生产为主的工业园和商贸三产服务业为支撑,“一田园”是指小站镇周边的耕地,发展为新型农业耕作园区。
③按城市居住区标准打造新居住区
新镇区农民安置区按城市居住小区标准进行建设,每层住宅楼高4—5层,以村为单位进行邻里划分,保持原有村屯内部的社会网络。公共服务设施则集中布置,包括颐养院、安养院、示范高中、小站医院、卫生院、小站三小、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文化中心、行政管理中心等。全镇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也逐渐完善。
④著名的“沽上徽城”
由于历史上淮军屯兵于此,使得小站镇形成了徽派的乡土文化。为了传承小站镇原有的徽派民居特色,农民安置区建筑设计中融入了徽州民居的特色代表符号。规划中体现新徽派风格,以建设秀水宜居城镇为特色,打造原住居民、文化居士、成功人士共享田园与文化的理想宿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精神,形成了“沽上徽城”之独特魅力。
(3)八里台镇
津南区八里台镇位于天津市津南区的西南部,处于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地理位置优越,紧邻西青微电子产业园区和大港石化基地,距市中心城区15km、天津机场20km、天津港25km、滨海新区10km。丹拉高速、津晋高速、津港快速、八二公路等道路穿越镇区,交通条件便捷、发达。全镇地域面积106.33km2,土地资源丰富,水域面积2 896万m2,占全镇面积的25%,独具北方水乡特色。
①国家重点经济发展区域
随着天津市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总体规划,津南区作为滨海新区的扩展区,其发展必将受到滨海新区的大发展、大开发的辐射和带动,八里台镇在此背景下被纳入天津市规划城区范围。同时,津南区确定了“东进、西连、南生态、北提升”的发展战略,八里台镇地处津南区产业发展带和生态涵养带上,是“西连、南生态”发展战略的战略预控区域。
②“宅基地换房”试点镇
2006年八里台镇被市政府批准为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目前八里台还迁楼房总面积约31万m2,共计77栋楼,已开工70栋楼,开工面积达90%。村民每人在得到30m2住宅面积的同时,还可以得到20m2的经营房面积,村民在通过经营房的收益来平衡自己的生活成本。其中安置用房的总面积约为43万m2,经营性用房总面积约18万m2。
③规划注重文脉的延续
新镇规划中,延续了老镇街、巷、宅、院、水乡等自然肌理,是为身份转变中的农民量身定做的安置社区,共分为12个街坊、3个社区,规划建设后的新农村仍然亲切宜居。
④一、二产业集中规模化建设
八里台镇拥有天津市唯一一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是天津市重要的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八里台工业园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的交通走廊,并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微电子工业区相连,土地资源丰富,生态良好,交通发达,配套齐全,产业基础雄厚,非常适合发展IT产业。强大的产业聚集效应使微电子工业区的龙头辐射作用日益显现,沿津港公路已基本形成了以微电子工业区为龙头的IT产业集聚区域。
(4)张家窝镇
张家窝镇隶属天津市西青区,位于天津市西南部,西靠京沪铁路,辖区总面积44.5km2,辖16个自然村、3个居委会。
①城市标准的居住区建设模式
镇区规划为农民社区,占地约270万m2,规划建筑面积183.2万m2。现已建成成套住宅面积70万m2,公建配套10万m2。规划将现有多层住宅纳入三个社区统一管理,保证社区配套功能的资源。除满足张家窝镇现有村庄的拆迁外,适当安排商品住宅开发,布局沿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结构,在原有京福公路两侧布置镇商业和商务中心,道路两侧维持现状的商业设施。每个社区结合商业街设置社区中心,依据总体规划的密路网模式,以200m×300m的街坊为一个邻里单位,形成宜人的尺度空间。
②重点调整产业结构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张家窝镇深化提升一产,创新优化二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巩固发展三产。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大力发展精品高效农业,以农业中心为龙头,推进农业产业化。投资2 000多万元建设占地13.3万m2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被国家发改委命名为“津西现代农业示范园”。
在工业上,一方面通过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政策引导等方式,努力增强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大对外开放,努力构筑开放式经济新格局,全镇现已形成了燃料化工、石油化工、橡胶制品、医药中间体、纸制品、钢铁轨道、通信电子、汽车配件等重要行业。在第三产业上,张家窝镇以工业集聚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快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供水供电、房地产业、商业服务业、信用储蓄、文体卫生、科技教育、农贸市场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努力改善投资环境,让镇区对周围村庄的农民形成强有力的经济向心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