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是一个以丘陵、山地居多的国家,国土面积10.03万km2,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22%。20世纪70年代,韩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与蒸蒸日上的城市相比,农村发展缓慢,相对萧条。面对城乡的严重失衡,韩国政府认识到,无论从经济还是政治角度来讲,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韩国政府开始重视工农业均衡,并把农村开发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新村运动”便应运而生。
韩国的“新村运动”至今已40多年。1962—1971年韩国政府开始实施第一、二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重点扶持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城乡收入具有拉大的趋势,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流动、无序迁移,带来诸多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弱质化,农业后继无人,再加上机械化发展滞后,导致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濒临崩溃的边缘。为解决农村和社会问题,韩国政府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重视农村问题,1970年发起“新村运动”,制定了阶段性目标,提供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模式(李水山,2006)。
基础建设阶段(1971—1973)的目标是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如改善厨房、屋顶、厕所,修筑围墙、公路、公用洗衣房,改良作物、蔬菜、畜禽品种等,这些改变了农村的生活居住条件,引起了广大农民立足家乡、建设家乡的积极性。
扩散阶段(1974—1976)中“新村运动”迅速向城镇扩大,成为全国性的现代化建设活动。新村建设的重点从基础阶段的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发展为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修建村民会馆和自来水设施以及生产公用设施,新建住房,发展多种经营,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农业实现了连年丰收。(www.daowen.com)
充实和提高阶段(1977—1980)中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社区经济开发日趋红火,政府工作重点是在鼓励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特产农业上,积极推动农村保险业的发展,此时“新村运动”从政府主导的“下乡式运动”转变为民间自发的,更加注重活动内涵、发展规律和社会实效的群众活动。
国民自发运动阶段(1981—1988)中政府调整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和完善全国性新农村运动的民间组织,培训和信息、宣传工作改由民间组织来承担,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渐渐接近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准。这一期间以提高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为目的,经历了由政府主导向民间主导的转变,主要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建立完善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自立能力,扩大农业收入。1980年时,其人均GDP为2 330美元,到1987年时已经增长为4 110美元。
自我发展阶段(1988年以后)启动了各项农村经济、文化活动,在不断优化农村组织机构中传承新农村运动的精神和理念。大批有助于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机构和组织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各行各业支援农村的活动依然在延续(吴自聪等,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