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必须要有“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智慧”,“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十八大报告中还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目前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剩8 年时间,时不我待,机不再来。
党的十八大报告分别从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对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进行了具体部署。一是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具体包括(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3)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二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体包括: (1)要把制度创新放在首位。(2)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3)强化监督,主要是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4)确立法治的权威,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具体包括: (1)完善文化管理体制。(2)完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3)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4)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四是要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具体包括:(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3)完善现代社会组织体系(4)完善社会管理机制。五是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具体包括:(1)建立生态文明奖惩机制(2)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3)建立生态文明补偿制度(4)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5)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六是要全面提高开发型经济水平。集团包括:(1)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2)创新开放模式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治、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大类23 项指标,是一个全面均衡的监测体系,每一项指标的完成情况都会影响能否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全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每一项指标的监测、分析、考核和落实。尤其是对那些主要的弱项指标要想办法加速提升。比如,前面已述及的人均GDP 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等指标。
我省受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重、时间紧、难题多。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快推进小康社会进程。
1.甘肃一道与全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提升发展速度
2012 年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5650.20 亿元,增速比上年提高0.1 个百分点。人均GDP 已经迈过3000 美元大关。这标志着甘肃经济社会已经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迈上了高位增长的平台,驶入了加速发展的轨道,也标志着甘肃省经济已经具备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快速增长的基本条件。但从全国来看(见表1),2012 年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07%,还没有进入“万亿俱乐部”,甘肃在全国省份中排倒数第5 位。2012 年全国人均GDP 为38354 元,2012 年甘肃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1658 元,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56.44%。
2007 年~2012 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分别为14.2%、9.6%、9.2%、10.4%、9.3%、7.8%。最高增速与最低增速相差达到6.4 个百分点。2007 年~2012 年甘肃省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12.3%、10.1%、10.3%、11.8%、12.5%、12.6%,最高增速与最低增速相差达到2.5 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甘肃生产总值在增长速度上虽然起伏较低,增速较快,但是总量较小。由此可见,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较低,基础薄弱,是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所在。对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支撑能力较弱的甘肃省来说,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甘肃要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在发展速度上实现突破。
2013 年9 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统筹我国东西部发展、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开辟了广阔空间,也给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我省经济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省必须借助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和国家加快向西开放战略决策,全力推动甘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和转型发展,进一步提升我省经济发展速度,缩小与全国的差距,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的进程。
2.甘肃一道与全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调整产业结构
党的十八大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走“四化同步”道路的要求,作出了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部署,即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为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历史经验表明,实施好产业规划,落实好产业政策,谋划好产业项目,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强大驱动力。石油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煤炭化工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是我省优势的传统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等是我省具有很大潜力可挖的产业;我省第三产业一方面发展不足,一方面比较优势明显。我们必须按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型产业,培育壮大第三产业的思路和主攻方向调整产业结构。这样培育的产业,才能使甘肃真正成为具有比较优势,才能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结合甘肃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必须由“231”向“321”型转变。
第一产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大做强马铃薯、现代种植、中药材、经济林果、蔬菜和草食畜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加快建设环兰州城市群、东部四市城市群和河西走廊城市群。加快提升基础承载能力,提升交通通达能力、水利支撑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力争未来五年非公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0%以上。
第二产业:加快形成多元化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着力培育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五大新兴产业。加快多元现代产业(传统产业新型化、优势产业集群化、千亿元企业、产业、园区)提升壮大传统产业(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要以金川公司和白银公司为代表的有色冶金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升、以酒钢为代表的黑色金属材料工业延伸产品大开发,以兰州铝业为代表的资源产业大进大出发展、以兰州和庆阳石化工业为代表的传统能源生态化发展、以河西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等。
第三产业:目前有跨越条件的是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这方面我们有许多优势资源和基础条件,重点是标准化、技术化、信息化以及综合开发和竞争力的提升问题。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结合甘肃实际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外包、养生保健等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使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同时建设西部重要的旅游基地,推动甘肃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转变。二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做大做强我省的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三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民生服务业、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www.daowen.com)
3.甘肃一道与全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城镇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城镇化规律,确立科学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行动框架。我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城镇化率必须大于等于60%,这是确保我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资料显示,2012 年年末全国城镇人口的比重达到51.3%。甘肃城镇人口998.80 万人,占38.75%,比重比上年提高1.6 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甘肃的城镇化水平非常低,低于全国12.55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实现这一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
根据城镇化的规律,针对我省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应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必须加大城市、城镇建设投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社会福利等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市对人口的承载能力,让城镇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同时,要解决好农民进城务工落户、子女人学、保障住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另外要做好进城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城乡劳动者创业就业能力,使城镇化与扩大就业、加快服务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的城镇化步伐。
4.甘肃一道与全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2012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 元。我省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56.89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06.7 元。面对这么大的差距,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必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否则,到2020 年我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就没有坚实的基础。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祉会和谐发展和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一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力争使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现价)以上,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4%(现价)以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二要增加农转非居民收入,使其真正成为城市居民。三要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使城乡居民基尼系数控制在0.4 以内。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稳步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加大扶贫投入,减少绝对贫困人口。
5.甘肃一道与全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突出推进扶贫攻坚
贫困是我省最基本的省情,也是影响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扶贫攻坚是甘肃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2013 年9 月,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意见》,举全省之力深入实施“1236”行动,坚决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仗,谱写中国梦的甘肃美好篇章。近几年的扶贫攻坚行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我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我省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全国相比,贫困人口数量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连片特困区域多、发展难度大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致贫因素较多、返贫压力大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收入差距拉大、相对贫困凸显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必须突出推进扶贫攻坚任务。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立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着力推动转型跨越、富民兴陇大业。我省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繁重,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和重点。推进扶贫攻坚要靠甩开膀子的实干,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要靠集中大家的智慧,要不得半点官僚主义;更要靠艰苦奋斗的作风,搞不得半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确保到2020 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帮助群众扶志气、树信心。要通过物质精神“双扶贫”,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让广大群众真正走上一条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培养广大群众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依赖思想,凡事不等不靠不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一定能如期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必须着眼全面小康,抓长效机制建设。扶贫攻坚行动不是做做样子,更不是一阵风,而是一项不实现全面小康不放松,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强化政策保障、设施保障、组织保障、规划保障和制度保障,使这项工作有效持续开展,让群众始终感到有奔头、有希望、有干劲。必须围绕促增收,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要把58 个片区县作为主战场,统筹17 个插花县区,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任务。按照小康标准测算,到2020 年我省农民纯收入要达到8000 元标准,必须实现年均15%以上的增速。因此,要因地制宜地,科学制定增收规划,创造条件把种养业增收、工资性增收、财产性增收的潜力尽可能挖掘出来。推进进扶贫攻坚这个重大任务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和群众一块苦,亲身体验群众生活的艰辛,和群众一块干,切实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努力实现扶贫攻坚的节点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的基础。
6.甘肃一道与全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从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治、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大类23 项指标来分析比较(在此不做具体比较赘述),我省十四个市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必须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主要是缩小我省内部各县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特色产业,以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对经济落后地区政府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项目上的扶持,使其尽快的发展起来。要全力做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统筹抓好六盘山区、秦巴山区、藏区三大片区和“插花”型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要大力促进创业就业,着力打造具有甘肃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劳务品牌。要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建立城乡公共服务芳衡等体系。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要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努力建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