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康目标的理论创新之探析

小康目标的理论创新之探析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战略构想。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发展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报告关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是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新飞跃,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美好前景的奋斗热情。这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社会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小康目标的理论创新之探析

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主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小康社会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 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发展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经过10 年的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成就,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的“两个翻番”,使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切近,同时标准也更严、要求也更高。报告强调,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必须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报告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明确了各个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报告关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是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新飞跃,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美好前景的奋斗热情。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此,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第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这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实现这一新要求,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经济结构;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基本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培育开放型经济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二,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这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政治建设方面的新要求。只有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主体力量和政治保证。实现这一新要求,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第三,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这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新要求。只有显著增强文化软实力,才能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实现这一新要求,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www.daowen.com)

第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这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社会建设方面的新要求。只有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最终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才能根本上提高党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实现这一新要求,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要使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育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就业更加充分,民生之本得到保障;收入分配差距缩小,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第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新要求。只有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环境保障,使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更加安全优美。实现这一新要求,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要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使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可见,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的新内涵,完整体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对建设申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署;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的实践需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既与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标相衔接,又更加切合我国新的发展实际。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埋头苦干、顽强拼搏,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从“建设”到“建成”,既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又体现了我们党的目标自信。特别是到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的“两个翻番”,使全面建成小康目标有了数字定位,更加明晰。同时,“两个同步”、“两个提高”将确保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及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形成,必将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