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甘肃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要走新路子。
加强重点城市产业培育,切实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从我省的实际来看,必须加快兰白一体化、酒嘉一体化、金武一体化的建设步伐,通过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实现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以及农民向城镇转移就业。中部地区以强化兰州辐射带动能力为突破口,以兰州新区和白银工业集中区建设为契机,促进兰(州)白(银)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建设环兰州城市群,形成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东部地区以资源为纽带,大力发展东部天水、成武、平庆等重点节点城市的发展,建设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加快融入关天经济区。西部地区以战略通道为依托,发展河西走廊城市群,建设以新能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绿色经济带。酒(泉)嘉(峪关)经济区要以加快城市资源和各类要素整合,统一规划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为契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金(昌)武(威)要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型企业的带动作用。
加强中小城镇建设步伐,统筹城乡协调健康发展。目前我省由于现有村庄布局过于分散,很难培育出产业配套的现代经济体系。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城镇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要打造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诸如生态观光型、民族民俗型、资源矿业型、沿路集贸型小城镇,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要加快中小城镇建设步伐,增强中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着力培育和发展城镇经济,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切实提升保障服务能力。走甘肃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城乡一体的新格局,要着力在领导机制、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方面加快实现一体化。要用城市标准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农村给排水、供热、交通、环保、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子女入学、就业服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障性住房、低保救助和优抚安置等方面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同等待遇,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加大生态城镇建设力度,着力提高城镇发展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在战略层面上,要抓紧“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科学优化全国城镇化布局和总体框架。在城镇建设上,要鼓励各个城镇科学利用山、水、林、园的独特生态功能,创建山水相依、林园共秀的生态型城市。充分尊重广大群众对生态文明的向往,积极完善生态系统和环境设施,大力优化美化生产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宝贵的生态资源,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养老休闲、旅游度假、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互利双赢。
加快城镇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新型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绝非简单的“造城运动”、让农民进城了事。关键是通过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民市民化,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市民生活品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城镇规模;必须注重购物、旅游、休闲、金融、通讯、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www.daowen.com)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经济环境发展提供支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为依托、互为基础、互为前提,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农业越发展,工业化进行的速度越快,对城镇化的推动越有利;反之,则必然阻碍城镇化的进程。走以农业现代化为动力的路子,必须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发展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和特色农业,着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切实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努力实现我省现代农业超常规、创新型发展,推动大中城市与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为新型城镇化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素质能力。要降低城镇准入门槛,解决好进城农民的身份和待遇问题,使具备条件者成为市民。政府应把培养新市民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办好一批能够起到骨干示范作用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大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保证教育培训的正确方向和质量水平。要通过城镇化减少农民,为留在农村的农民致富创造条件,同时以城镇化成果反哺农村,改善农民生活。同时要协调好新进城人员和城镇原有居民的利益关系,通过发展实现共赢。
牢固树立传承文化理念,推进乡村向现代社会转型。甘肃农耕文化底蕴厚重,源远流长。保护和传承好传统农业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保护独特景观、发展观光农业乃至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价值。在城镇化进程中,各市州要从基本省情出发,结合本地实际,牢固树立保护传承好传统文化的理念,科学合理地布局城镇化,把将历史与人文作为不可或缺的要素纳入其中,将人们对乡土气韵、桑梓情愫和历史记忆的眷恋与思念体现出来,把传统文化融入城市发展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将传统文化元素、文化脉络纳入城镇规划与建设,真正实现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型城镇化。
[1]原载《甘肃日报》2015-03-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