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哭嫁:土家族民俗民风大银幕展现

哭嫁:土家族民俗民风大银幕展现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地政府为了进一步发掘旅游产品,将土家族民俗民风作为一个特色产品重点打造。由国家一级导演张友龄执导,郭凯敏、马以、倪青、雷婷等知名演员主演的《哭嫁》,是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背景,由一个女子哭嫁引出,讲述土家儿女舍生冒死营救汉族红军女战士,展现土汉儿女团结一心、为革命赴汤蹈火的感人故事,这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哭嫁”首次以影视剧作的形式登上大银幕。

哭嫁:土家族民俗民风大银幕展现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湖北省宜昌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鄂西南山区、长江和清江中下游,是土家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长阳县生态环境优越、民间民俗文化极具特色,旅游产业是其重要支柱产业。当地政府为了进一步发掘旅游产品,将土家族民俗民风作为一个特色产品重点打造。但也有学者表示,部分民俗旅游产品一味为了吸引旅客,出现同质化、庸俗化等问题,粗放式经营方式日益成为民俗旅游发展的瓶颈,亟须改善。

围绕文化做旅游,旅游有了魂,便有竞争力,就能做大做强,长阳文化的软实力不断结出经济的硕果。“青山丹水秀,十里桂花香”,投资20亿元的丹水新区不久即将变成集工业、商贸、金融旅游为一体的时尚魅力新城。龙五一级路、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清江画廊改造升级等十大社会发展项目稳步推进。龙舟坪、磨市、高家堰“四化同步”示范区以及“土家源”文化工程等风生水起。何家坪奇石村、榔坪“木瓜花都”、永兴生态农庄火烧坪高山蔬菜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乡村游人气飙升,“百里长廊、万亩园区、万户受益”,宜昌清江盆景园正被睿智的长阳人“玩转”,成为低碳休闲的大产业。

素有“歌舞文化之乡”的长阳土家族民俗民风多种多样,长阳山歌、南曲、巴山舞被誉为三件宝,传说故事、吹打乐、哭嫁歌、薅草锣鼓、花鼓子、土家菜等,无不展现着土家文化的风韵和魅力。长阳连续六届成功举办清江画廊横渡接力挑战赛,与央视联办“山歌好比清江水”大型歌会,世界首艘“关公号”游船清江画廊启航,汪国新诗书画院落户清江古城,投资5000多万元、历时两年打造的首部土家族创世史诗歌舞剧《江山美人》震撼上演。

在土家族,姑娘出嫁是一定要哭的,它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今土家族也和其他民族一样,婚恋自由,传统的哭嫁现象逐步表现并发展成为一种内容丰富的文化现象。(www.daowen.com)

在土家人看来,哭嫁是土家人婚礼的序曲。亲朋好友前来送别,新娘要哭;娘家人为新娘置办了嫁妆,新娘也要哭;新娘出嫁的当日更要哭。因为,哭是一种感恩,哭是一种礼貌,哭是一种难舍难分的情感倾诉。哭的形式可以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歌词有传统模式的,也有触景生情即兴创作的。哭嫁的高潮当属新娘出嫁的日子,新娘会邀请几位要好的未婚女伴,陪着新娘哭,哭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姐妹友情,也有相互鼓励、劝慰的话语。哭嫁歌听其音是哭,究其谱却是唱,土家姑娘是用“哭”这样一种形式在倾诉心中的情感,琢其蕴则意蕴丰富。

由国家一级导演张友龄执导,郭凯敏、马以、倪青、雷婷等知名演员主演的《哭嫁》,是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背景,由一个女子哭嫁引出,讲述土家儿女舍生冒死营救汉族红军女战士,展现土汉儿女团结一心、为革命赴汤蹈火的感人故事,这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哭嫁”首次以影视剧作的形式登上大银幕。

跳丧舞,又称打丧鼓,土家族语为“撒叶儿嗬”,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种古老的丧葬仪式,主要流行于清江流域的土家族地区。这种舞蹈源远流长,滥觞于魏晋南北朝的“歌丧”。隋唐时期,土家族先民有“其父母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之俗。至今,土家族老人去世以后,附近乡亲皆来跳丧。少则百人,多则几百人上千人观看和参与跳丧。其表现形式是一人(掌鼓者)执鼓领唱,其他人合唱,边歌边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