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是用旅游产业促进全域经济、全域公共服务、全域社会治理方式的全面升级,是对社会治理方式的一种创新,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体现。”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表示。
在尹德俊看来,全域旅游的概念来自“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也就是把曾经看似对立的“绿色”和“发展”,转变成兼容互利的理念。同时,由于旅游是一个环境友好型产业,且带动力强,既有利于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又有利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良性互动 在全域旅游战略下,荔波整个区域的居民既是服务者又是主人翁,他们由旁观者、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能更自觉地投入到当地的社会治理中,最终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而社会治理的终极目标不就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吗?想明白这个道理后,尹德俊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开始摸索实施全域旅游战略。
紧接着荔波县大力实施“七星抱玉”“星宿计划”,在全域旅游的蓝图下,荔波不再是只以“大小七孔”撑名气的旅游格局,荔波按4A级以上景区标准打造7个各具特色的旅游小镇,每个乡镇至少创建1个3A级景区,实现“乡乡有A级景区”,集镇建成区面积达7平方公里以上。同时,以樟江、淇江流域为重点,通过庄园化、民宿化、艺术家村落、乡村博物馆和民间收藏馆等形式,激活“空心村”,做足特色文章,推进全县100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民宿旅游村寨,将荔波民宿旅游打造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成功推出了寨票、水浦、懂蒙、董岛、洪江等精品民宿点和艺术家村落,民宿遍地开花格局初步呈现。如今荔波县宾馆酒店发展到251家、农家乐360余家、乡村客栈230家、精品民宿46家,旅游从业人员2.3万人。
在全域旅游战略下,荔波整个区域的居民既是服务者又是主人翁,他们由旁观者、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能更自觉地投入到当地的社会治理中,最终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荔波县通过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强化社会治理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荔波经济持续向好、人民安居乐业,旅游业持续“井喷式”快速发展,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在巩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荔波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游客接待量、体验度、安全感、满意度的大幅提升,2018年国庆期间连续6次获央视“点赞”报道,实现“零投诉”。荔波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7年排名全省前列,2018年,群众安全感测评100%,全省排名第一。(www.daowen.com)
景区精治、社区共治、村组自治、社会辅治是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的四个关键点,作为县委书记,尹德俊经常思考“谁来治”“怎么治”“为谁治”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又互为补充。
很快荔波县创新实施“421”社会治理新模式,以服务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所谓“421”即“四治理两平台一主线”,通过推进景区精治、社区共治、村组自治、社会辅治4项治理,解决“谁来治”;通过创新搭建司法信访职能整合服务平台和政法综治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2个载体,解决“怎么治”;通过明确全力服务于全域旅游这一条核心主线,解决“为谁治”的问题。荔波县健全服务管理机构,创新成立了景区旅游综合执法局、旅游纠纷调处中心、旅游法庭、旅游警察大队等机构,全面展开治安巡逻、交通管理、景区维护和服务游客,处突能力和服务职能全面升级。
而尹德俊也深知,社会治理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为此荔波县强化“街道主导、社区主抓、群众参与”的三级联动,构建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居委会—网格管理小组—楼栋长”为线条,辖区单位、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参与的多元共治社区管理模式。
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农村地区存在普遍的难点。荔波县将社会公德、社会治安、村寨建设、环境卫生、计划生育、婚姻家庭、公共秩序、违规处理等写入《村组民约》,形成“一村一策”推动村组自治,同时将老党员、老村干、法律明白人、退休老干部、志愿者等聘为村组矛盾调解员,真正实现了“村民自治”。
除此之外,荔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抓好、抓实社会安保协会、“老年”维稳促进会等各种社会组织,发挥组织在行业自律、纠纷调解、互帮互助等事务中的能动作用,使其成为党委、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的得力助手。从而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搭建司法信访平台也是荔波“421”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一环,荔波将县司法局、县信访局职能整合,合署办公,把县司法局主导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多元化调处中心与县信访局主导的群工中心“多中心合一”,为群众开展“一条龙”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