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有企业现代化改革:企业制度创新阶段(1993—2002年)

国有企业现代化改革:企业制度创新阶段(1993—2002年)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颁布,之后,国务院确定了百家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宁夏西北轴承厂被列为百家试点企业之一。与此同时,自治区也确立了40家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企业。同时,进一步放宽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非国有企业得到了强劲发展,完善了宁夏工业所有制结构。

1992年,党的十四大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提出加速了我国工业改革大踏步地向前推进。首先,工业经济管理体制逐步摆脱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性管理,对政府管理工业企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重大改革,尤其是1995年开始的政府机构的撤并,随着自治区经济委员会更名为自治经济贸易委员会,撤销了轻纺工业厅,合并了煤炭厅和煤炭工业管理局等一系列改革,政府的行政管理逐渐从具体的工业经济管理中淡出。大多数国有工业企业都不再有直接的行政隶属主管部门了。工业经济的组织体系彻底从部门管理的计划系统转变为自主企业的产业组织集合体。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全新思路,即通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企业制度创新来寻求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融合的有效途径,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颁布,之后,国务院确定了百家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宁夏西北轴承厂被列为百家试点企业之一。与此同时,自治区也确立了40家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企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宁夏的国有企业与全国的很多国企一样,市场适应性非常差,经济效益低下,许多企业一度陷于严重经营困难的境地,因此,从1998—2000年,按照中央的要求,自治区提出了集中精力,利用3年时间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脱困目标,彻底放开小型企业的政策措施。随着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国企改革和发展的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至2000年年底,全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面达到86.6%,其中上市公司10家,共向社会募集资金37.16亿元;全区505家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到90.5%,其中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占88%。企业脱困方面,自治区列入国家脱困计划的36家国有大中型企业有28家脱困,脱困面为77.8%。自治区85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66户脱困,亏损面降到22.1%,如期实现了国企三年脱困目标。随着企业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十五大后,宁夏积极实施“抓大放小”战略,国有企业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进行了战略重组,使其改制、改组及改造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组建了宁夏石化集团、西北轴承集团、宁夏恒力钢铁集团、宁夏圣雪绒国际企业集团、赛马水泥集团、鑫汇纸业集团、吴忠仪表集团、美利纸业集团、西吉傻傻集团等10家集团化企业,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都得到了加强和提升。同时,进一步放宽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非国有企业得到了强劲发展,完善了宁夏工业所有制结构。到2000年年底,在自治区40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占59.4%,集体企业产值占4.8%,其他非公有制企业产值占35.8%,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形成为自治区工业注入了活力,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