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夏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与展望

宁夏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与展望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基本方向,简政放权、减税让利,是早期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思路,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改革的中心。目前,工业已成为宁夏经济的主体,在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起着巨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回顾历史,宁夏国有企业改革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宁夏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国民经济完成了从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向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初期,宁夏只有一些简陋的手工作坊、小煤窑、机修所和被服厂等,主要从事原煤、日用陶瓷、粗毛毯、砖瓦生产和粮食加工等,共计200余家,大多属于传统的手工工艺,规模非常小,主要分布在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等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夏人民政府集中力量对食盐、面粉厂、煤矿、电厂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并从1951年起,着手建设装机500千瓦的国营银川电厂和拥有460枚毛纺锭的国营银川毛纺织厂。到195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700万元,煤炭产量34万吨,发电量500万千瓦时,宁夏工业经济进入建立和恢复时期。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成立揭开了宁夏工业大规模建设的崭新一页。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在中央的支持下,宁夏迅速掀起了工业建设的第一个高潮,当年开展了“大办工业”的群众运动。一年时间就办起了大小工业企业1.2万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增加了机床、变压器水泵水泥等千余个工业产品。对煤矿进行了民主改革,变窑主私人经营为公私合营,废除了封建把头制度,优先安排了煤炭工业和坑口电厂建设。截至1964年,先后建成石嘴山矿务局、石嘴山钢铁厂、青铜峡水电厂、青铜峡水泥厂等一批骨干企业,能源、矿业资源初步得到开发利用。

1965年,为落实国家“三线”建设和党的民族政策,沿海及工业发达地区企业纷纷内迁支援宁夏,宁夏工业建设出现了第二次高潮。兴建了机床、轴承、起重设备、仪表、材料试验机等一批对宁夏工业和经济建设后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大中型国营骨干企业,填补了宁夏工业的空白。70年代在大力发展“五小工业”方针的鼓励下,宁夏各地建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国营小型工业企业、骨干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宁夏工业的全面发展。随着石油资源的探明和开发,宁夏在灵武建成年开采石油50万吨生产能力的长庆采油三厂,从此结束了宁夏没有石油和石油产品的历史

1965—1978年,长城机床厂、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西北轴承厂、青铜峡铝厂等一批对宁夏工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陆续建成投产,工业门类不断增多,规模迅速扩大。至1978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3.85亿元,较1957年增长34.9倍,已初步形成了能源、机械化工冶金等为重点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不仅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也奠定了重型化工业发展的基础,更确定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但是,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严重失调。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头脑的思想禁区。人们开始对经济体制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重新思考,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www.daowen.com)

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选择重庆钢铁公司等地方国营工业企业,在全国率先开始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标志着我国国有企业走上了新的改革探索之路。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就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大胆下放,让地方和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基本方向,简政放权、减税让利,是早期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思路,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改革的中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宁夏以改革为动力,以改革促调整,以改革求发展,在经过了40年的探索实践,工业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目前,工业已成为宁夏经济的主体,在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起着巨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回顾历史,宁夏国有企业改革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