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经济困境是1980年总统大选中的一个重点议题。虽然贸易还不是焦点,但共和党候选人罗纳德·里根以进口救济争取政治支持,尤其是南部地区的支持。里根承诺保护纺织品和服装产业免受进一步的市场冲击。15至于汽车产业,里根起初拒绝实施进口配额,称该产业的问题源于过度监管而非日本进口,但他的竞选顾问提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日本可能会“自愿”限制出口。里根没有明确承诺减少钢铁进口,但他承诺为该钢铁产业提供税收和监管救济,并对卡特政府决定暂停“触发价格机制”一事提出批评,称贸易必须“公平”。
里根赢得了1980年的总统选举,他在竞选政纲中表示将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总统及其政府在公开声明中似乎坚定地追求自由贸易。16里根政府在1981年7月的贸易政策声明中宣布,要想确保经济强劲,自由贸易至关重要,而其前任政府从未明确认可过这一表述。里根政府誓言要“坚决抵制保护主义”,但也警告:“目前越来越对美国形成挑战的不仅包括其他国家有能力生产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还包括很多国家政府对经济事务日益增多的干预。我们应当准备好接受竞争挑战,但坚决反对政府扭曲贸易的干预措施。”17
事实上,里根政府内部在贸易政策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一些机构(财政部和国务院、管理和预算办公室、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官员希望坚持自由市场原则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代表商界和劳工的商务部和劳工部官员则希望政府帮助那些艰难应对外国竞争的企业和工人。里根本人经常在他对自由企业及有限政府的坚定信念和他想要帮助美国产业及工人的愿望之间左右为难。18(www.daowen.com)
因此,虽然言语之间表示要支持自由贸易,但鉴于贸易品产业受到的巨大冲击,里根政府还是会经常帮助那些寻求国外竞争救济的国内产业。19在关键时刻,政府或是对保护大型产业免受进口影响的选举利益做出政治考量,或是抢在国会立法之前限制进口。因此,贸易限制涵盖的进口份额先是从1975年的8%上升到1980年的12%,又在1984年一跃升至21%。20政府前经济顾问威廉·尼斯卡宁(William Niskanen,1988,第137页)指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增设的贸易限制第一次超过了它取消的限制。”他将这一时期的政策描述为“战略性退却”,原因是虽然这种做法的结果本身并不可取,但是要好过另一个最有可能的替代方案,即国会强行实施进口配额。他表示,政府的策略是“建立一个5英尺[1]的贸易隔离墙,以防国会建立起10英尺的隔离墙”。从汽车、钢铁、纺织品和服装以及其他商品的贸易政策中就可以看出这种模式。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