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美国制造业的出口战略:从原材料转向加工产品

美国制造业的出口战略:从原材料转向加工产品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的出口激增始于19世纪90年代初。在内战爆发前,美国的出口以农产品为主,内战结束后,其出口重点转向原材料,特别是矿产。原材料价格跳水大幅提升了美国生产者相对于英国生产者的竞争力,英国当时是钢铁产品的头号出口国。美国西部有大规模的炼铜业,使铜制品的出口增长成为可能。尽管美国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但它从来不出口未经加工处理的矿产资源,在这一时期,它甚至是铁矿石和铜的小规模净进口国家。

美国制造业的出口战略:从原材料转向加工产品

尽管美国工业在19世纪末稳定扩张,但外贸产品的构成几乎一成不变。农产品仍然主导着整个出口,特别是原棉、粮食(小麦玉米)以及肉类产品。1890年,这些产品占到出口总量的2/3左右。制成品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约为20%,这个数字已经保持了几十年。与此同时,美国的进口包括品种繁多的消费品(如咖啡、茶和糖)、原材料(锡和丝绸)和工业制成品(美国进口的制成品多半来自英国,同时德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制成品进口不断增长)。在整个19世纪末,贸易的总体增长相当缓慢:在1880年至1895年这15年间,出口量只缓慢上升了30%。53

然而,到了19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贸易经历了重大转型。制成品出口量急剧上升,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从1900年的35%直线上升至1913年的50%左右。正如图6.1所示,美国自殖民时代起一直是制成品的净进口大国,但它在20世纪之交时迅速转变成净出口大国。在1890年至1910年间,美国彻底颠覆了持续一个世纪之久的贸易模式,即出口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

美国的出口激增始于19世纪90年代初。1895—1900年,出口制成品的价值翻了一番,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从26%攀升至35%。在这5年中,制成品的出口量令人咂舌地增长了90%,全球经济欣欣向荣是它增幅惊人的原因之一。1908—1913年,制成品出口的增长戛然而止,但随后又直线上升,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直逼50%。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推高了美国的制成品净出口地位,而且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一直保持着这个地位,不过这种发展势头的关键转折期是1895年后的10年时间。54

欧洲的观察家将这种戏剧性转变称为“美国商业入侵”。美国在全球制成品出口中的比重从1890年的4%攀升至1913年的11%,随后在1929年达到18%。这反映出美国国内的制造业生产迅猛增长:1913年,美国在全球制造业生产中的比重达到36%,而在1870年时,这个比重仅为23%。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制造业产出中用于出口的部分相对较少,而且一直稳定地保持在这个水平。譬如,1914年,制成品出口在制造业产出中的比重约为6%,与1879年的比重基本持平。在石油、化学制品和加工食品等领域,国内生产用于出口的比重较高,但在绝大多数产业里,出口在国内产量中的比重从来没有超过10%。55

图6.1 1870—1930年制成品贸易在出口/进口总量中的比重

资料来源:US Bureau of the Census(1975),series U-213-224。

什么因素促成了美国的出口结构发生剧变?为什么恰好是19世纪90年代成为美国贸易的转型10年,而不是之前或之后的10年?有不少因素导致美国的比较优势向制成品转变,如要素禀赋方面的变化,技术水平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变化。然而这些原因似乎无法解释美国的情况:制造业工人的人均资本以及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19世纪90年代的增长并不抢眼,农业出口也没有明显暴跌。相反,对于美国制成品出口表现如此卓越,最有力的解释是,美国提升了开发本国丰富的原材料储备的能力。在内战爆发前,美国的出口以农产品为主,内战结束后,其出口重点转向原材料,特别是矿产。由于美国在铁矿石、铜和石油等原生资源方面的充沛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在部分制成品上形成新的比较优势(这些原生资源都是制成品生产的重要原料)。56

尽管所有制成品的出口增长在这一时期都相当迅猛,但钢铁出口快速上升,是美国的出口构成发生剧变的主要驱动力。在1895年至1900年出口激增的背景下,钢铁生产在出口总量中的占比从4%上升至9%。钢铁产品中出口量最大的单一类别是机械,如发动机电机农场设备、缝纫机、收银机和印刷机。其他主要产品包括钢轨、管道及配件、电线、工具、锁和铰链、坯料、结构铁件和结构钢。汽车留声机、办公设备(如打字机)和电子产品等创新产品的出口也急速攀升,不过由于它们的基数较小,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美国出口的总体增长中占比极小。(www.daowen.com)

为什么1895年后,美国的钢铁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突然激增?下文分析了自然资源开采与制成品出口之间的关系。钢铁出口的急速增长可以追溯到1892年。当时明尼苏达州的梅萨比岭铁矿得到开发,使美国的铁矿石供应极大丰富。美国对这些体量庞大的矿床进行商业开发后产生了戏剧性的影响:明尼苏达州在全国铁矿生产中的比重从1890年的6%一跃上升至1895年的24%,随后在1905年达到51%。57梅萨比的铁矿石进入市场后,铁矿石的国内价格下跌了一半。由于铁矿石在炼铁的原材料成本中占到一半以上,所以铁矿石价格直线下跌,压低了生铁制品以及钢铁制成品的生产成本。原材料价格跳水大幅提升了美国生产者相对于英国生产者的竞争力,英国当时是钢铁产品的头号出口国。58美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铁矿石和煤),因此国内生产者能够获得廉价的原材料,可以在不受资源约束的情况下大幅增加供给。到了1900年,美国在全球生铁产量中的比重达到34%,在全球钢产量中的比重达到37%。59

制造业出口的第二大类是铜,也是以矿产为基础的产品。由于电气化进程催生了对铜线及其他含铜产品的巨大需求,所以铜制品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从1890年的0.3%上升至1913年的6%。美国西部有大规模的炼铜业,使铜制品的出口增长成为可能。制成品出口的另外一个重点行业是石油。19世纪60年代美国发现石油后,它才成为出口商品。尽管美国对出口石油也进行提炼,但在利用新发现的自然资源生产的所有产品中,石油的加工程序最少。

尽管美国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但它从来不出口未经加工处理的矿产资源,在这一时期,它甚至是铁矿石和铜的小规模净进口国家。相反,美国出口的是对这些矿产加工处理后的产品。它这么做主要出于两个原因。首先,美国国内的大规模生产者都是垂直一体化企业,由于拥有丰富的原材料而拥有成本优势。举例来说,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拥有国内主要的铁矿石矿。新泽西州的标准石油公司拥有国内主要的油田。其次,这些矿产中有不少难以交易,对贸易往来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全球铁矿石市场完全一体化,那么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一定有利于国内生产者,因为各国生产者都能以全球价格获得这些资源。但由于交通成本高企,所以苏必利尔湖的铁矿石并不是在全球范围内交易的商品,当时尚未开通五大湖与大西洋之间的圣劳伦斯内河航道(St.Lawrence Seaway)。因此,除了美国生产的钢铁制品价格这个渠道以外,梅萨比岭铁矿对铁矿石的价格影响并没有传导到全球市场。

如果与原棉的情况相比较,我们可以从中受到更大启发。棉花也是一种原材料,但它的运输难度很小,所以可以大量出口。60美国从来没有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以出口为导向的纺织业或服装业,其原因之一在于,外国生产者拿到的棉花价格与国内生产者拿到的价格差不多。虽然南部的棉花产量相当大,但并没有使国内纺织业拥有特定的成本优势:美国公司的原材料价格和掌握的技术与英国对手相同,但是给员工支付的工资更高。

出口激增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推动出口的几乎都是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公司。1909年,美国钢铁公司的产量就在美国的钢铁出口中占到90%。61同样,国际收割机公司主导了农用设备的出口;标准石油公司主导了石油的出口;西屋电气主导了电力机械出口;阿默(Armour)公司主导了加工食品的出口。由于急剧增长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个别行业中的几家大公司身上,所以对美国的贸易政策影响甚微。虽然出口增长相当显著,但在这些公司的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不大。这些出口分布并不广泛,因此没有打造出庞大的选民基础来促进贸易政策的重大调整。

不过,出口繁荣还是对美国的贸易政治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在内战爆发以前,钢铁生产者在关税政策的政治斗争中处于核心地位,但现在他们逐渐丧失了对贸易保护的兴趣,而是开始关注出口市场的重要性。他们越来越关心互惠互利,将它作为贸易保护的替代方案。有些出口公司开始组织起来,主张通过互惠政策促进出口。1894年,众多致力于对外出口的中小企业组建了美国制造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NAM)。其他规模较小的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如各行业的出口组织、全国互惠联盟(National Reciprocity League)(1902)和美国出口协会(American Export Association)(1909)等更宽泛的实体。不过这些利益集团几乎没有对政策产生任何影响。虽然大公司不再需要保护性关税,但对于产品不出口国外而且面对进口带来的剩余竞争仍然非常脆弱的小规模生产者来说,保护关税仍然颇具价值,所以他们时刻准备着积极游说政府采取措施限制外来竞争。绝大多数小企业在进口带来的竞争面前仍然不堪一击,非常担心政府削减关税。因此,美国制造商协会建议“只有在不伤及任何国内利益群体的情况下”,才能签订互惠贸易协定62

最后应该强调的是,美国的出口在缺少政府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实现了强势扩张。联邦政府对出口构成的变化没有发挥任何直接作用,而且在推动出口方面几乎保持消极态度。贝克尔(Becker,1982,第ⅹⅳ页)强调:“在1893年至1921年间,美国制成品出口大幅扩张。这种成就中更令人注目的是政商之间缺少密切的合作,在促进美国出口增长方面没有表现出任何亲密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