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关税促进幼稚产业发展?

关税促进幼稚产业发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共和党支持保护性关税的理由之一是,保护性关税有助于保护“幼稚产业”免遭成熟的竞争对手的冲击,从而鼓励它们的发展。幼稚产业保护论认为,在已经被外国生产者主导的行业里,新企业在发展初期处于成本劣势,无法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生产。如果这些幼稚产业未能降低成本,也不能独立生存发展,那么就会成为一直拖累经济的低效率高成本产业。此外,令人惊讶的是,人们没有找到太多例子证明幼稚产业保护政策的有效性。

共和党支持保护性关税的理由之一是,保护性关税有助于保护“幼稚产业”免遭成熟的竞争对手(通常是英国)的冲击,从而鼓励它们的发展。幼稚产业保护论认为,在已经被外国生产者主导的行业里,新企业在发展初期处于成本劣势,无法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生产。人们认为,如果使这些新企业有机会获得生产经验,它们就可以不断降低成本,与成熟的外国竞争对手展开有效竞争。人们担心如果不把部分国内产业暂时保护起来,使它们避开外来竞争的冲击,赢得发展壮大的时间,那么这些产业就永远没有机会崛起。105然而,要想实现保护幼稚产业和提高人民福祉的目的,这些产业必须到了某一时刻就具备离开政府支持仍能存活的能力,并能创造出长期经济利益,这些利益必须超过限制同类进口产品时,消费者以更高价格购买这些产品付出的成本。如果这些幼稚产业未能降低成本,也不能独立生存发展,那么就会成为一直拖累经济的低效率高成本产业。106不幸的是,幼稚产业政策的效果难以评估:事前几乎不可能确定某个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是否有机会发展壮大;事后也难以明确之前是否需要采取进口保护(而不是其他措施)帮助它发展壮大。

关于幼稚产业的辩论集中于三个议题:关税保护到底(1)创造出了新的财富和资本,还是只将其他利润更高的经济活动中的财富和资本转移到了幼稚产业;(2)激励国内生产者获取新的技术降低成本,还是阻碍竞争,未能激励幼稚产业实现自我完善;(3)为本国经济创造出长期净利益,还是只是催生低效产业,需要政府长期扶持,并且使消费者长期承担高物价。毫无疑问,民主党和共和党对“保护幼稚产业的做法是否可取”意见相左。对共和党而言,任何能够创造或提升国内产量的受保护产业都是有益的,即使它们永远不会在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或者即使这种政策伤害到消费者和下游用户行业也在所不惜。他们的目标只是把国内市场留给国内企业,把所有进口都赶出美国。与此同时,民主党极其厌恶这种观点,认为政府在不公平地干预经济,以牺牲其他产业的利益为代价扶持某些产业,连累了农产品生产商和出口产品生产商,损害竞争力,而且迫使消费者增加开支。

从刻意选定具体产业并为它们提供定向扶持的角度来说,美国从来没有推行过真正意义上的幼稚产业政策。反之,内战后的关税税则为所有面对外来竞争的产业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无论它们生产的是原材料、资本品还是最终制成品。此外,令人惊讶的是,人们没有找到太多例子证明幼稚产业保护政策的有效性。当时,棉花和羊毛制造业是已经被保护数十年的成熟产业。丝绸业有时被视为在贸易保护政策下发展壮大的成功案例,但它面对外来竞争时仍显脆弱,需要政府持续给予大量保护。

人们常常以钢铁业为例证明保护性关税带来的益处。尽管这个产业早在内战爆发前就已经发展得相当稳健,但在战后得到大量保护,一举发展到极其庞大的规模,最终在世界市场上也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请参见第六章的讨论)。107人们总是在质疑,这个产业在内战后发展如此迅速,究竟是因为在贸易保护的帮助下没有受到外来竞争的冲击,还是因为美国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西部宾夕法尼亚州的铁矿石和煤炭资源),即使不需要关税提供保护也可以发展起来。伯格伦德和赖特(Berglund and Wright,1929,第134页)对此研究后认为“无论美国采取什么关税政策都可以建立起庞大的钢铁业”,不过他们承认,“如果没有保护关税,那么钢铁业的初始发展会被延误,而且发展势头也不会这么迅猛”。108

图5.2列出了国内的钢铁产值与钢铁的进出口值,用它们之间的比值让人们直观感受外国竞争造成的威胁。即使在19世纪80年代,进口钢铁在国内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仍然相对较小。到了1890年,美国的生铁产量已经超过英国。即使美国完全废除生铁进口税,英国的生产能力也不足以供给整个美国市场,除非生铁价格奇高。在这个时期,由于进口量与国内产量相比极少,“下调关税既不会明显影响国内产量的总体趋势,也不会影响它的年度波动”,所以伯格伦德和赖特(1929,第116—117页)“发现很难相信外国竞争是值得国内整个钢铁业极其担忧的问题”。

图5.2 钢铁制造的国内产值、进口值和出口值

资料来源: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1913,第665页。

另外一个看起来更可信的案例是美国快速拓展的铁路网的脊骨——钢轨。在1870年以前,美国一直对进口钢轨征收45%的关税,1870年之后征收每吨28美元的从量税。钢轨价格直线下滑意味着从价等值超过了100%,给铁路修建业带来极其沉重的负担,但是如强心剂般激励了钢轨生产。进口钢轨被彻底挤出市场。进入19世纪后,美国开始对外出口钢轨。尽管发生了这一系列变化,但陶西格(1915,第154页)仍然相信技术进步和发现新的铁矿等因素对钢铁业增长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保护性关税”。与他针锋相对的是,黑德(Head,1994)表示贸易保护使国内生产者有机会积累生产经验,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提高了这个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他进行了反事实模拟研究,发现一国专有的“干中学”,对钢轨产业极其重要,如果在自由贸易的背景下,美国钢轨业到1913年才会具备国内生产能力。关税将进口产品挡在国门外,使国内企业有机会获得生产经验,而这对它们降低生产成本至关重要。尽管钢轨消费者的长期和短期利益都受到损害,但黑德发现从长期看,贸易保护政策略微提升了美国的整体福祉(包括钢轨业的利润)。

然而,这个模拟模型的假设前提是,生产经验产生的益处外溢至本国企业,而不会外溢至其他国家,即这种“干中学”是国家特有的。它假设基于学习获得的知识不会溢出至其他国家,这意味着后来进入市场的企业无法对英国领先企业掌握的生产经验进行调整,以适应自身的情况,或者无法在英国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高,从而确保了产业里的第一批生产者相对于后来出现的竞争对手拥有根深蒂固且事实上无法逾越的优势。如果劳动力流动或其他因素导致生产知识溢出至其他国家,就会严重削弱幼稚产业保护政策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经验丰富的生产者相对于后来进入本行业的潜在生产者而言,不再拥有不可撼动的绝对优势,因为后者可以借鉴其他生产者业已获得的知识。事实上,美国生产者完全可以借鉴并采纳英国的技术进步,其中也包括通过干中学获得的知识。109(www.daowen.com)

另外一个被视为幼稚产业保护政策的成功案例是马口铁行业。这个行业与美国其他制造业的情况不太一样。由于1864年财政部长没有正确理解关税税则,误把关税法中的逗号挪动了两个单词的距离,所以马口铁业没有得到太多关税保护。1864年关税法案原本打算对进口马口铁征收50%以上的重税,但由于马口铁被列入下调关税的一栏,税率仅为15%,所以其关税实际上降低了。110财政部的决定意味着在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国内几乎不生产马口铁,完全依赖英国进口。

我们可以从后续发展中看到,1890年国会弥补了这个失误,但同时规定是否对马口铁业提供贸易保护取决于这个产业能否实现快速增长。这个实验看起来相当成功:《麦金莱关税法案》大幅提升了进口马口铁的税率,众多美国企业进入这个产业,其国内产量在1891年之后直线飙升,到了1896年就与进口量基本持平,到1899年时占领了近90%的国内市场。然而,要评估马口铁业是否确实属于幼稚产业,就需要回答以下问题:贸易保护措施对它的创建和发展必不可少,还是说无论怎样它都会在某个时间点发展起来?

有两个因素阻碍了马口铁生产在美国国内的发展情况:原材料成本高企和生产经验不足。表面涂锡的钢板和铁板几乎占到马口铁生产成本的3/4。由于美国的钢价和铁价比英国高出近50%,所以英国生产者在这方面的成本优势相当显著。因此,与英国同行相比,国内使用钢铁进行生产的产业在生产投入方面要支付高额溢价,导致贸易保护产生负面效果。111这种溢价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迅速下降(第六章将详细讨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到了世纪之交,英美两国的钢铁原材料价格大致持平。人们正是基于这种状况确信,即使没有关税的助力,美国国内的企业最终也会进入马口铁制造行业。

阻碍国内企业生产马口铁的另外一个因素是缺少现成的生产经验。不过由于知识可以溢出到其他国家,所以即使新入行者生产经验不足,面对的障碍也并非不可逾越,因为他们可以从其他成熟的生产者那里学到经验。从马口铁行业来看,它表现出的特点是其生产技术和干中学获得的知识在国内外都产生了溢出效应。威尔士从事马口铁行业的熟练技工移民到美国造成了国际溢出,关税对此发挥了部分作用。112事实上,美国早期的马口铁工厂有一部分由威尔士移民管理或归他们所有。这些移民带来了生产马口铁的技术,基本上把威尔士的生产方法全盘移植到了美国。

陶西格(1915,第178页)非常怀疑马口铁业是否真的属于幼稚产业。他认为1890年之后,该产业的增长“主要是由基本原材料价格下跌促成的”,这里的基本原材料指轧制铁和薄钢板。欧文(2000)也证实了陶西格的观点:生铁价格下降给马口铁业带来的益处远远超过了生产经验增加,压低生产成本后产生的效益。这一分析表明,如果没有出台《麦金莱关税法案》,由于钢铁等基本原材料的国内价格向英国的价格水平趋同,所以美国的马口铁行业原本会在1901年发展起来,而不是1891年。换言之,钢铁等原材料的国内价格高企,是美国国内的马口铁行业未能早些发展起来的主因,而关税加速了这个产业的发展,但并不是其最终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此外,《麦金莱关税法案》未能改善国家的经济福利:由于马口铁的生产利润较低,准入门槛不高,所以国内生产者获得的利润未能抵消消费者初期蒙受的巨大损失。

如何判断关税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幼稚产业的发展?这个问题一直引发了很多争议。陶西格(1915,第153页)对此得出的结论是,“在19世纪的最后20年,产业发展的性质和程度表面上为贸易保护主义者提供了依据,看似再次证明了幼稚产业保护论的有效性”。不过他继续说道:“但也有人表达了同样的疑虑:这种增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出现吗?”事实上,有很多理由可以支持这种疑虑:内战结束后,绝大多数制造业已经不再是“幼稚”产业。

总而言之,站在保护性关税背后的强大政治联盟使这一政策在内战结束后得以持续。然而,关税保护政策并没有因此躲开各种批评指责。事实上,在20世纪伊始,对关税体系的反对意见有增无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