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语言学者预言汉语将走向全球。那么,汉语能成为全球语言吗?如果可以,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呢?确定未来全球语言取决于使用人数。人口的变化是影响语言传播、语言转换和语言变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尽管越来越多的移民首选一些历来优越的地方,全球化的移民势头将一路飙升。回顾历史,在19世纪之前,中国在世界上曾是超级大国。如今受益于经济的崛起,中国正在重现昔日的地位。由于科技发展和媒介的实践化应用,我们对于世界语言的界定和对语言相对重要性也将在描述上有所改变。
随着全球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多方面的不断发展,英语逐渐丧失其在语界的主导地位是必然的。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语言文化也应该朝着多元化发展,这样一来就会出现更多的新的世界通用语言,共同发挥语言文化的魅力。中国文化不仅仅属于中国人。它对于中国走向世界来说很重要,在中国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之后,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的汉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各国人民对中国的发展充满着信心,汉语正在,也必将成为未来全球语言“百花争妍”宝库中的亮点之一。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这样的“老外”,他们并不在中国出生,但汉语表达比许多国人还要流利,用词更加精准,来自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物理系二年级的学生康可就是其中一个。凭借流畅标准的汉语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康可获得了2015年“汉语桥”世界大学生比赛亚军。2015年10月份,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课堂年会,康可为来宾们朗诵了一首习主席20多年前创作的诗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习主席听完后非常感动,称赞康可的中文比在座很多中国人都要好。
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合作交流日渐增加,“汉语热”已经成为全球潮流。古老的汉语正在释放它的魅力,无数外国人努力学习“阴阳上去”的语音语调,有些甚至开始学说方言。数据显示,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外国人数快速攀升至1亿人,2018年参加HSK(新汉语水平考试)等国际汉语考试的全球各类考生创新高。汉语也越发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重视。目前,已经有60多个国家通过颁布法令或政令等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汉语正在加速成为“国际性语言”。
“汉语热”日渐流行,折射出当代中国的巨大影响力。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政治影响日渐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世界了解中国、研究中国、学习中国的需求空前高涨。文化对于政治互信和经济合作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语言则是文化的载体、交流的工具,通过鼓励国民学习汉语进而了解中国,成为更多国家的现实选择。
汉语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实用价值也在不断提升,无论是与中国打交道的政治家、专门研究中国的汉学家、参与商贸往来的企业家抑或是来中国旅游观光的普通民众,会说汉语都成为“加分项”。可以预见的是,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还将持续升温。[9](www.daowen.com)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持续提高推动了汉语热。从历史的经验看,一国语言走向世界往往是该国发展的结果,“世界拥抱中国,汉语走向世界”是2017年“一带一路”语言文化高峰论坛的宗旨,中国理性推进汉语国际化,汉语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需要世界,世界在接纳经济强劲发展的中国时,无法绕开汉语。
有外国学者和媒体表示,孔子学院仅用短短十几年时间,就走完西方同类机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路,就像中国经济发展一样,是世界奇迹。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汉语学习者。“大家好,我叫托比,今年9岁。我住在英国的谢菲尔德,正在学习中文。”写下《中国你好 世界你好》这封信的托比已经学了3年汉语,他还记得第一次学汉语是参加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为期一周的暑期中文学校。“暑期中文学校结束以后,我希望能继续学习汉语,正好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有一个‘星星中文学校’,每周六上课。于是,我开始在那里学习汉语。”受托比影响,托比的妈妈在同年也加入了学汉语的行列,成了托比的汉语学习“搭档”。
孔子学院从语言入手,用文化交融,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6年来,全球孔子学院和课堂累计举办文化活动10多万场,受众达6000万人。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徐海铭博士对此深有感触:“以我们的孔子学院为例,在课外就有各类活动补充课堂汉语学习,如昆曲、京剧、中国民谣演唱,还有书法、国画、皮影等。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拓展了他们的文化视野。”
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时指出,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文交流、为促进多元和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