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文化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文化差异分析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要实现民族间语言的交际,除掌握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和必要的语音外,还必须重视语言的文化内涵,特别注意跨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汉语和英语国家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相异之处及其对语言的影响,这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特别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字之差,显示出了文化的差异。总之,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确实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在语言上也有明显的反映。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文化差异分析

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要实现民族间语言的交际,除掌握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和必要的语音外,还必须重视语言的文化内涵,特别注意跨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汉语和英语国家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相异之处及其对语言的影响,这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特别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国文化是群体文化,提倡关心他人,助人为乐;而英美人强调以自我为核心,推崇自信、自立、自强,因而对他人的关心很少理解,甚至感到为难。英语中有的词汇带有褒贬色彩,中西方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如ambitious一词,本身就有褒贬两种含义,我们常用其贬义,表示“野心勃勃”,而美国人常用其褒义,表示“雄心壮志”。同样的“龙”(dragon),在汉语中是一个含有褒义的词,可是英语中龙是一种凶恶残暴的吃人怪兽,所以,在英语文化体系中龙则成为恶魔的代名词。

(二)思维方式差异

中国人多从集体或他人的角度来衡量和评价自己的言行,而英美人则从个人的好恶或兴趣出发,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很大的不相同。

1.为他人服务的问话

商店营业员和图书管理员为他人服务时的问话,也表现出是以对方为主还是以自我为核心。在中国商店,营业员会问:“你想买什么?”但在英美国家,他们会问“What can I do for you?”,“May Ihelp you?”或“Is there any thing I can do for you?”。一个强调的是你;一个强调的是我。一字之差,显示出了文化的差异。

2.对赞扬、致谢的态度

中国人由于受孔孟之道的影响,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而西方人则比较实际,欣然接受他人的赞扬,只表示一下谢意即可。中国人:(1)谢谢你的盛情款待。(2)这是我应尽的责任。或:这是我应该做的。如果英美人听到这种应答,他会感到很失望。因为他认为,既然这种款待是一种“责任”,那就不是对方个人的心愿。英美人:(1)Thank you for your hospitality.(2)It’s my pleasure./With pleasure.

(三)礼仪习俗差异

1.邀请用语

中国人邀请英美人赴宴时常说:“为了表示我们的敬意,特备便宴为诸位先生洗尘。”英美人听到这话,会感到不高兴。他们觉得设“便宴”招待他们,可能是因为他们地位低下。但当他们看到宴席上丰盛的酒菜之后,会大为吃惊地问:Is this an ordinary dinner you usually have as family dinner?(www.daowen.com)

2.宴席上劝喝的习惯

劝吃劝喝这是中国人对朋友表示的热情,而英美人一般不劝,只说Help yourself,please.吃多少,喝多少,完全由对方自己决定,强行劝吃劝喝被视为不礼貌甚至是侵权行为。故在他们看来,饭吃过饱,酒喝过多,或剩饭剩菜太多均为不文明的表现,不了解这些,也会造成交际上的失误,使对方为难。

(四)对个人隐私的界定态度

由于西方国家强调以个人为核心,许多我们认为可以公开的事情,他们认为是隐私,不宜询问,否则,被视为侵权。

1.见面问候语

中国人见面常说:“你去哪儿?”“今天打算干什么?”等,用以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但对英美人来说,这些都是个人的私事,无须对方询问。他们见面常说:Hello!How are you?对方不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何,一律回答:Fine,thank you.And you?

2.询问对方个人情况话题

中国人一见面就询问对方姓名、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家庭生活等个人问题,这是一种关怀,是亲近的表现。但英美人则认为这些是触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在一般情况下,两位英美人士见面时不询问对方的姓名和年龄。What’s your name这句话,只能用在法官问被告,在医院医生问病人,在学校老师问学生等场合。至于工资收入,更是绝对保密。因此,西方人初次见面时能够谈论的话题很少,他们只好谈论天气、物价、旅游、国际形势等,待到谈话投机且双方都有意将谈话进行下去时,再进一步开始自我介绍个人情况。

(五)词汇之间的文化渗透

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有些英语词汇与汉语一一对应,有的则只是部分对应。如果能很好地理解这些词汇所反映的文化意义,就能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进行交际。例如,中国人一般把18~30岁认为是青年,30~50岁认为是中年,50岁以上是老年。而英美国家一般把18~40岁认为是青年,40~60岁认为是中年,60岁以上是老年。理解了这一文化差异后,听到英美人说:My uncle is 42 years old,still quite young时,我们就不难理解“42岁还很年轻”的意思了。再如,汉语“药店”一词与英语“drugstore”(美)或“chemist’s shop”(英)相对应,但表达的内涵意义却相去甚远。汉语的“药店”中只能买到药,而英美的药店中不仅可以买药,还可以买到软饮料化妆品、杂志等。

总之,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确实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在语言上也有明显的反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评价这种差异。在处理教材中的课文时,凡涉及文化背景知识,就应该尽量加以介绍,以使学生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意义,进而准确无误地理解语言的含义。在教学中遇到新的语言结构,除了讲解该结构之外,还应该告诉学生根据英美国家的文化特点,应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场合、对谁使用和怎样使用,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把语言结构和交际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