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英汉实践语言战略的几个基本原则应当加以高度充实,在制定和实施“一带一路”语言战略之前,我们有必要确定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英汉实践语言规划主导需要国家化。“一带一路”的语言考量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和统一管理。社会办学(如社会上各种外语培训机构)是按照市场规律以营利为目的的,在选择语言对象时很难做到语种的完整性和教学的长期性,更不会去考虑“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关键语言、通用语言和跨境语言等问题。美国的“关键语言计划”都是通过联邦政府提供的资金来实施的,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急需外语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高校在外语人才的培育等方面都各自为政,在外语教育的语种方面重复性大,语种覆盖面小。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资助或共建等手段来进行一定的协调和管理,使得部分高校可为“一带一路”的语言战略做出贡献,确保我国外语教育中语种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第二,英汉实践语言规划制定需要科学化。语言战略需要由政府决策者、语言相关领域的专家、语言政策及规划专家等成员构成的语言政策及规划委员会来制定,确保政策制定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公正性。语言战略的每个细节和条款都要以大量的科学研究为基础,既要有理论的科学依据,也要有实践的数据支撑。任何好的语言政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历研究、制定、实施、评价和修改等过程。(www.daowen.com)
第三,英汉实践语言规划发展需要系统化。国家应该鼓励部分高校发展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学科,以便为国家、研究机构和企业等用人单位培养高水平的语言政策学及语言管理学人才。社会需要多元的、跨学科的语言政策及规划研究机构或智库来从事有关语言政策及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为国家语言政策及规划的制定、实施、评价与修改提供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广大中外人员提供有关中外语言文化等方面的普及读物和参考书。国家教育部门应该鼓励、资助和协调高校有关“一带一路”关键语言、通用语言和跨境语言人才的培养。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国家急需外语人才库及急需外语用人单位信息网,以便小语种人才有用武之地,形成“产”“销”两旺的良好语言实践和实用态势。
第四,英汉实践语言规划实施需要长期化。语言(尤其是外语和对外汉语)的教与学要符合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外语人才的培养是个缓慢的过程,外语教学不能急功近利。有关“一带一路”的语言政策及规划一旦制定完毕就不能因政治及市场等因素的临时动荡而随意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