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催生了全球“汉语热”
列宁说过,经济流通的需要往往是使居住在一个国家内的民族学习大多数人的语言(《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1913年10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影响力越来越大。各国政府和人民普遍认识到,要想实现本国的发展,搭上中国的“快车”,促进与中国的经贸及文化交流,就必须掌握汉语。从个人来说,掌握了汉语,可以打开许多领域的求职之门,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中国长远发展持续向好的情况下,全球“汉语热”方兴未艾。2015年9月在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出席的记者会上,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宣布将启动“百万强”计划,即到2020年将有100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学习汉语。奥巴马强调:“如果美中两国准备在全球各地采取更多行动,那么一个最好的开端就是学习对方的语言、真正了解对方。”(百度文库,2016年11月)与此同时,在华访问的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宣布,将拨款1000万英镑支持英国学校开展汉语教学。热衷于推动汉语教学的不唯美英两国。据统计,最近十年来,我国已在140个国家设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各类学员达210万。目前,已有近70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球汉语学习者达1亿多人。
(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英汉双语架桥(www.daowen.com)
新世纪以来,以国家之力推动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是满足世界各国对汉语的需求,是争取汉语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是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16至19世纪国际通用语是法语,进入20世纪后,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有人说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方国家已经明显意识到,汉语正从“异国语言”向“世界语言”发展,汉语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作为汉语故乡的中国,汉语教育工作者真切而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时代重任,愿意与各国同行一起,为使汉语成为世界性的语言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汉语传播策略和推广措施,为搭建与各国人民沟通的友谊之桥而努力。
从语言教学角度来说,对国内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也属于这部分学生的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即广义的双语教育。当然其课程内容及其承载的文化信息与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区别,而两者在语言知识和技能(听、说、读、写)教学上基本相同,特别是教学方法可以互相借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汉语教学与对我国跨境民族的汉语教学基本相同,因为两者的民族历史渊源、生活习俗、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相似或相同。新世纪以来,顺应改革开放,特别是为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民族地区的高校已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开展国际汉语推广工作。例如,新疆各高校招收了中亚及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留学生,内蒙古的高校招收了蒙古国留学生,延边大学招收了日本、韩国的留学生,云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招收了东南亚各国的留学生。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双语教学工作的骨干力量基本都是多年从事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专家、老师,他们不仅有多年汉语教学的经验,而且熟悉周边国家民族的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化。近年来,面向周边国家的汉语推广开展迅速,培养了大批既懂本国语言又懂汉语的双语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在语言上起到了“铺路架桥”的作用。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汉语国际推广也为中国双语教育发展提供新的经验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