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世界语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介绍

世界语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介绍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采用世界语组织的国际大会和交流工作,是不需要翻译的,也不需要参与人员掌握多门生涩难懂的外语。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用世界语替代花样繁多的外语是一种帕累托改进。世界语对维护广大弱小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推广世界语即便不能完全消除因隔阂和误会引起的冲突,也会大大减小其发生的概率。

世界语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介绍

有人认为,英语已经很接近国际通行语言,几乎每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都会说几句简单的英语,推广世界语似乎没有必要,至少不是很迫切的需要,它似乎只是少数世界语者的一种精神追求,不能唤起大多数人的共鸣。其实,这只是他们在没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情况下产生的思维惯性,是一种不想改变现状的思维惰性,并不能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推广世界语,并非只是为了实现前人“车同轨,书同文”的梦想,而是为了应对迫切的现实需要,如减少不同语言转换成本的需要、削弱语言霸权和抵制文化侵略的需要、促进文化交流和推进世界和平的需要、保持国际通行语言的稳定性的需要。

(一)减少不同语言转换成本的需要

学多门外语花费大量资金、时间和精力,涉外工作中翻译成本高昂,各国为了本民族的自尊心,都不愿意接受他国的自然语言为世界通行语言。尤其是一些涉及多个不同语种国家的商业科技交流工作,相关人员需要同时掌握数门外语才能比较自如地开展工作,这就占用了他们大量的宝贵时间,减缓了贸易发展和科技进步。而采用世界语组织的国际大会和交流工作,是不需要翻译的,也不需要参与人员掌握多门生涩难懂的外语。2个小时的语法规则学习再带上一本词典,就可以进行简单的世界语交流,这是其他语言难以比拟的易学优势。对于普通人而言,学一门不易学的外语可能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我国为例,由于英语成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甚至走上工作岗位都必考的科目,超过1/3的学习时间花在了英语方面,但真正能在工作生活中运用自如的寥寥可数,浪费的人力资源无法计数。即便是说英语的美国人,也需要学习法语、拉丁语等艰深的语言课程,很多欧洲人甚至需要同时学习两三门外语,如果世界上每个人只需学会两种语言——民族语和世界语,那么,节省的人力资源不亚于一次科技革命的效果。虽然很多人以前在学习其他外语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真正精通外语的人只是少数,而且能精通外语的人只需要少量转换成本就能精通世界语。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用世界语替代花样繁多的外语是一种帕累托改进。

(二)抵制语言霸权和文化侵略的需要

当今的英语、日语等强势语言,已经成了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语言优势维护不平等国际经济秩序和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语言文化的平等是国家与民族平等的基石,与国家主权、民族尊严息息相关。另一方面,语言决定着媒体,决定着先入为主的话语权、阐释权和诉求权,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态度和观念将凝结成人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家园。

在语言霸权方面,以法律为例,现在大多数国际法律条文虽然也有其他语言的版本,但都是以英文版本作为最终解释依据,一旦出现国际法律纠纷,那么精通英语的一方就容易掌握主动权,而非英语母语的国家,在这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显然远远落后于英美等国,在这方面非英语母语的国家没少吃亏,一些发展中国家更是受害不浅。在文化侵略方面,以影视作品为例,当英语、日语等语言伴随着美国大片、日本动画片进入我国,并获得广大青少年青睐的同时,就出现了很多年轻的“亲美族”“哈日族”,崇尚美国、日本的时尚生活方式,衣食住行一应模仿,不愿传承本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传统,引起一些老一辈有识之士的担忧。这种现象不只发生在我国,在很多开放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承是很大的威胁。而世界语是完全中立的,没有任何国家背景,不会带来任何语言和文化的侵略,不会对各国本民族语言和文化产生负面影响。世界语就像一扇无色透明的玻璃窗,是一门纯粹的语言、透明的语言,没有任何人能操纵它,扭曲它,隐藏其不可告人的信息。世界语对维护广大弱小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www.daowen.com)

(三)促进文化交流和推进世界和平的需要

世界语创立的本意是减少19世纪波兰各民族广大中下层人民在语言和思维上的隔阂,使其免受俄国沙皇统治者挑拨离间而内斗消耗,维护各族人民的和平安定。这一用意至今仍没有过时,现在世界上和平是主流,但局部冲突每天都在发生,也不全是生死利益之争,冲突的导火索往往是隔阂和误会。正如雷马克在《西线无战事》中所说,一战中走上战场的很多德国和法国士兵本来只是一个很本分的皮匠、铁匠或者农民,从来没有到过另一个国家或者和另一个国家的人打过交道,只因听了本国统治者的战前动员和法律的约束,就彼此刀兵相见了。语言和交通通信的隔阂使得两国士兵在交手前彼此很不了解,产生莫名的仇恨,很利于统治者利用民族情绪来挑动战争。现在的通信和交通手段大为便捷了,国际的物质交流也增多了,可是语言和思维方式的隔阂依然存在,大多数普通百姓还是不了解其他国家的普通百姓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一旦发现不一样的地方也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是对的,而另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愚蠢或者不可思议。隔阂越多,容忍度就越少,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一旦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加以挑拨,就很容易激化民族和宗教矛盾。推广世界语即便不能完全消除因隔阂和误会引起的冲突,也会大大减小其发生的概率。

(四)保持国际通行语言的稳定性的需要

历史上的国际通行语言向来不太稳定,仅最近500年就有葡萄牙语西班牙语、英语、法语、德语、美式英语等众多民族语言先后登场。16世纪初,随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对外殖民,这两国的语言成为其广大殖民地的通行语言;后来英国取得海上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英语推广到了全球的广大殖民地;而18世纪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使法语成为当时欧洲贵族的外交语言;19世纪中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科技发展最为迅速,先进成果最多,使得德语成为国际学术交流的通行语言;而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的经济、科技、军事政治实力跃居世界首位,美式英语成为世界最流行的语言。与此同时,苏联强盛时期的俄语,也在中国和东欧较为流行。可见历史上自然语言能具有准国际通行语言的前提,都与该母语国家的国势强势和巨大的对外影响力密切相关。有学者认为,既然语言的扩张伴随着军事、经济、政治的扩张,那么,语言的扩张只不过是个伴随物而已。笔者不赞同这样的观点,正因为语言的扩张伴随着军事、经济、政治的扩张,所以,以往的国际通行语言总是随着母国的衰弱而退居二线,重新成为地区性语言,这种不断转换造成的巨大成本是不能忽略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我们能够跳出这一不稳定的历史怪圈,选择一门摆脱国家局限性的语言作为国际通行语言,将使国际通行语言得到独立的发展和更连续的发展空间,使其更趋完美,不必每隔一两百年就要重装一次国际语言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