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互联网和社群对实体经营的影响,我再讲讲我所理解的社群的几种模式。
再列举这几种模式之前,我们需要清楚了解一点:“从以主流用户为中心到以头部天使用户为中心的转变,决定了我们的社群建设公式有所改变。”
如今的社群公式是:
社群势能=数量×质量²×连接频率²
这个公司的含义是什么?过去我们的企业一谈到自己的粉丝群,是以数量为优先级别的。很多传统企业的老板经常会说,我们的会员有几百万、几千万。但是你一问他,企业能够接触到的粉丝有多少,对方就说不上来了。因为这些所谓的会员不过是填写了一些半真半假的信息,办了一张会员卡而已,基本上和“僵尸粉”差不多。
比起过去要求数量的会员制模式,现在我们的企业做社群更加强调的是社群的质量(铁粉)和连接的频率。
当时我做伏牛堂的社群霸蛮社的时候,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要做一个怎样的社群呢?于是我直觉地想到要参考一下当今中国做社群最好的公司。那么,毫无疑问是要向小米学习。于是我开始琢磨小米的社群模式。但是看了看小米,猛然觉得不对,小米建的不止是社群。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小米的社群有明显的拜物教性质。所有人都把雷军和小米手机当作偶像和图腾,但是成员之间没有太多互动,这是一种典型的偶像崇拜式的“1TON”群组模式。可但凡“1TON”的模式,都不会是一个持续稳定的社群。(www.daowen.com)
因为这种社群的生死完全系于这个“1”也就是社群的偶像身上,但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所有产品和现象的生命周期都是有限的,没有例外。当产品的生命周期衰竭时,就是这个社群土崩瓦解之时。从2015年6.18大促小米手机销量被华为反超,从苹果的AppleWatch只销售了几百万块,我们都可以看出狂热型社群组织的短板。
我开始琢磨,社群的类型到底有几种呢?我认为大概有这样几种:产品型社群、人格型社群、社交型社群和传销型社群。
(1)产品型社群。前面提到的小米,其实是产品型社群的升级版。整个社群是以小米为核心的。但和一般产品型社群不一样的是,小米手机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产品,它还具有了图腾的性质。这类社群的生死存亡完全系于产品一身。
如果产品型社群想要生命力更长,那么对这个产品的要求是其本身具有性能的可延展性和文化的承载力。例如,哈雷机车的发烧友俱乐部、跑车的发烧友俱乐部,都能够以产品为核心打造某一种文化,从而极大地延展该社群的生命力。所以小米社群的核心,就是在于手机这个产品是否能够延展出足够强大的文化。
(2)人格型社群。此种社群是以某一个人物或者人格化载体为核心的。比如孙燕姿的粉丝群、李宇春的粉丝群。这种社群成立的前提是有一个精神领袖能凝聚人群。
(3)社交型社群。它是以成员之间的扁平化连接为组织形式的社群。但社交这种功能通常也会以附属功能的形式出现在其他类型的社群之中。比较典型的社交型社群如陌陌的兴趣小组、腾讯QQ的兴趣部落等。
(4)传销型社群。以利益分成机制来组织的社群,微商的分销和代理机制形成的集群我认为大多属于此类社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