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看,魏晋南北朝的音乐生产消费与这一时代人文思潮紧密相连,与世家大族文化精神相关,具有一定的文化品格,即音乐产品、消费娱乐都带有浓烈的世家大族的审美风尚和文化品格。
深究原因,与魏晋文化自觉、世家大族以文化作为维系家族门第重要手段的观念有关。魏晋以降的许多门阀世族,是由汉代的经学世家转化来的。与此同时,那些初以军功致显的家族,为了保持门第的世代高华,也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德业儒素的研习,以致其后世子孙渐以文化修养见称。[203]另外,魏晋南北朝文化所倡导的儒玄互渗、佛道并用、胡汉交融的多元发展格局也对当时音乐的文化品格产生了重要影响。玄学清谈加深了诗赋、书法、绘画、音乐、围棋、雕塑、园林等文化艺术的联系,士人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情趣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更为重要的是,音乐生产者比直接从事生产的农户对贵族和庄园主的人身依附性更为紧密,女伎往往兼作婢、妾,贵族对其拥有的权力,带有强烈的奴隶经济体制的特征。正如黄翔鹏先生所说,恩主决定了音乐艺术的发展,同时也决定了音乐的内容、形式以及文化属性。
在此种背景下,恩主本身的音乐修为、艺术品格对音乐艺术的生产与发展趋向有很大的影响。当时出现的许多优秀乐伎,都是恩主亲自调教出来的,如石崇之绿珠,王献之之桃叶。由此,在以文化自居的世家大族中,音乐的生产与消费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品格。
【注释】
[1][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112.
[2]李锋,代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经济[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3][西晋]左思.三都赋·吴都赋//[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1885.
[4][北魏]杨衒,著,周振甫,译注.洛阳伽蓝记译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54.
[5][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598.
[6][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598.
[7][清]杨晨.三国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6:260.
[8][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60.
[9][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10.
[10][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09.
[11][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64.
[12][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683-684.
[13][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709.
[14][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761.
[15][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5.
[16][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438.
[17][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06.
[18][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5.
[19][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475-476.
[20][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754.
[21][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10-311.
[22][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48.
[23][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627.
[24]刘怀荣.魏晋乐府官署演变考[J].社会科学战线,2002(5).
[25][宋]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709.
[26][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449.
[27][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449.
[28][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463.
[29][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809.
[30][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47-349.
[31][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48-349.
[32][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47-349.
[33][唐]李延寿.南史//“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708.
[34][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71.
[35][唐]魏徵.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50.
[36][唐]魏徵.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10.
[37][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820.
[38][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827-828.
[39][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224.
[40][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98.
[41][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847.
[42][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830.
[43][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53.
[44][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445.
[45][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68,372.
[46][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833.
[47][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411.
[48][唐]魏徵,等.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23.
[49][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202.
[50][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90.
[51][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049.
[52][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13.
[53][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18.
[54][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15.
[55][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18-22.
[56][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27-29.
[57][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29.
[58][唐]魏徵.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08-209.
[59][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129.
[60][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195.
[6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182.
[62][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29.
[63][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29.
[64][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118-119.
[65][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451-452.
[66][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452-453.
[67][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287.
[68][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293.
[69][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296-297.
[70][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461.
[71][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461.
[72][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461-462.
[73][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425-426.
[74][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495.
[75][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599.
[76][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726.
[77][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744.
[78][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749.
[79][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34.
[80][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766.
[81][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419-420.
[82][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462-463.
[83][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51-352.
[84][唐]魏徵.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06.
[85][唐]魏徵.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10.
[86][唐]魏徵.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06.
[87][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905.
[88][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411.
[89][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98.
[90][唐]姚思廉.陈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89.
[91][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58.
[92][唐]姚思廉.梁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50.
[93][唐]姚思廉.梁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61.
[94][唐]李延寿.南史//“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00-101.
[95]傅毅.舞赋//[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705.
[96][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838.
[97][唐]李延寿.南史//“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44.
[98][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7.
[99][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71.
[100][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946.(www.daowen.com)
[101][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054.
[102][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49.
[103][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71.
[104][唐]姚思廉.陈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24.
[105][唐]魏徵.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08.
[106][北魏]杨衒,著.周振甫,译注.洛阳伽蓝记译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1.
[107][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014-1015.
[108]裴子野.宋略乐志叙//[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3265.
[109][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71.
[110][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48-349.
[111][唐]姚思廉.梁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4-25.
[112][唐]姚思廉.梁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78.
[113][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71.
[114][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06,436.
[115][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463.
[116][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657.
[117][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189.
[118][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138.
[119][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318.
[120][唐]姚思廉.梁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90.
[121]川上子.中国乐伎[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68.
[122]修君,鉴今.中国乐妓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102.
[123]秦序,韩启超,等.六朝音乐文化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85.
[124]川上子.中国乐伎[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36.
[125][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705.
[126][唐]李延寿.北史//“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978.
[127]川上子.中国乐伎[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68.
[128][唐]李延寿.北史//“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44-345.
[129]钱穆.国史大纲(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09.
[130][唐]李延寿.南史//“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85.
[131][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911.
[132][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377.
[133][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02.
[134]如东晋末年慕容超与姚兴争乐,掳掠皇室太乐诸伎充斥于庭,供自己享用,并私设太乐,“简男女二千五百,付太乐教之”以配合自己的称帝野心。参见[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138.
[135][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549.
[136][唐]姚思廉.梁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90.
[137][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3:667.
[138][北魏]杨衒,著.周振甫,译注.洛阳伽蓝记译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29-130.
[139][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621.
[140][唐]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390.
[141][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411.
[142][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516-1517.
[143][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015.
[144]刘洋.试论东汉社会批判思潮兴起的原因[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145][唐]姚思廉.陈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56.
[146]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105.
[147][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650.
[148][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651.
[149][南朝宋]刘义庆,著.[南朝梁]刘孝柱,注.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M].中华书局,2007:1029.
[150]黄翔鹏.中古古代音乐史的分期研究及有关新材料、新问题//黄翔鹏文存[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834.
[151][唐]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3601.
[152][唐]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59-60.
[153]丁红旗.从《南齐书·王诩传》看东晋南朝俗乐风俗[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9(4).
[154][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535.
[155][唐]姚思廉.梁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90.
[156][唐]姚思廉.梁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87.
[157][唐]姚思廉.陈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24.
[158][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543.
[159][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377.
[160][晋]陈寿.三国志//“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881.
[16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224.
[162][唐]姚思廉.梁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90.
[163]韩启超.六朝世家大族乐舞生活考[J].交响,2008(4).
[164][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593.
[165][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516.
[166][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526.
[167]韩启超.六朝世家大族乐舞生活考[J].交响,2008(4).
[168][唐]姚思廉.梁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91.
[169][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657.[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68.
[170][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770.
[171][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179.
[172][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106.
[173][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189.
[174][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042.
[175][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138.
[176][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003.
[177][唐]姚思廉.梁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89.
[178][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9.[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68.
[179][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9.[南朝梁]沈约.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68.
[180][唐]李延寿.北史//“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095.
[181][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71.
[182]《魏书·献文六王列传》载元禧因为蓄养伎妾,维持乐舞娱乐,不惜贪图钱财,最终获罪而死。
[183][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381.
[184][唐]姚思廉.梁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91.
[185][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632.
[186][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650.
[187][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651.
[188][唐]姚思廉.梁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378.
[189]韩启超.六朝世家大族乐舞生活考[J].交响,2008(4).
[190]孙明君.汉晋士族的发展历程[J].文史知识,2009(08).
[191]许辉.六朝的时代特征与“六朝文化”之形成[J].许昌师专学报,2001(6).
[192]张振涛.论恩主——关于中古伎乐发展阶段乐户与庇护者依附关系的初步探讨[J].中国音乐学,1994(3).
[193]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2.
[194][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513.
[195][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2824-2825.
[196][唐]李延寿.南史//“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149.
[197][唐]房玄龄,等.晋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322.
[198][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726.
[199][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714.
[200][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621.
[20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710.
[202]张振涛.论恩主——关于中古伎乐发展阶段乐户与庇护者依附关系的初步探讨[J].中国音乐学,1994(3).
[203]蒋晓光.唐文化发展进程与唐宋文化转型的必然性[J].兰州学刊,2009(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