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音乐生产消费与国家政治经济的紧密关联

音乐生产消费与国家政治经济的紧密关联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的乐舞生产消费活动不仅体现出商业经济的典型特征,而且还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有着密切关系。其一,政府的乐舞生产消费行为直接建立在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实力之上。经济的发展是乐舞生产消费的基础,同理,奢靡的乐舞生产消费必然会消耗大量的国家经济实力、促使民怨沸腾,最终导致君王沉迷乐舞、不理朝政、国家灭亡。无节制的乐舞生产消费最终必然导致国家衰亡,民不聊生。

音乐生产消费与国家政治经济的紧密关联

春秋战国时期的乐舞生产消费活动不仅体现出商业经济的典型特征,而且还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密切的互动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政府的乐舞生产消费行为直接建立在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实力之上。如春秋时期的鲁国、秦国。鲁国的国君为姬姓,首封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所以在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常常接受天子赏赐的高级别的乐舞、乐器,所谓“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因此,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所谓“周礼尽在鲁矣”。

经济实力更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乐舞生产与消费层次和规模。周景王能够铸大钟、楚国能够生产出精美的编钟,曾侯能够拥有三面乐悬的编钟,都是由富庶的国家经济实力所决定的。然而,仇由国因钟而丧国的血淋淋事实则说明很多诸侯小国并没有经济实力制造大型金石之乐,也不可能出现对天子之乐的僭越生产行为。

其二,乐舞的生产与消费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经济的发展是乐舞生产消费的基础,同理,奢靡的乐舞生产消费必然会消耗大量的国家经济实力、促使民怨沸腾,最终导致君王沉迷乐舞、不理朝政、国家灭亡。如《春秋左传》载,晋侯为了乐舞享乐,大造宫室,劳民伤财,师旷曾直言劝谏。墨子就直接指责了当时社会的奢乐状况:“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非直掊潦水,折坏垣而为之也,将必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151]墨子还指出,有了乐器,还要蓄养乐工舞伎来吹奏表演,担任《万舞》者还必须吃好穿好,才能供王公大人赏心悦目。所以墨子认为这些“亏夺民衣食之财”的乐器、舞蹈,完全无补于“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无节制的乐舞生产消费最终必然导致国家衰亡,民不聊生。

从另一方面来说,音乐尤其是乐器材料本身也是国家财富的象征,拥有的多寡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如《春秋左传》载,郑伯始朝于楚子,“楚子赐之金(铜)。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这显然不是个案,钟磬之乐成为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发展的标志,以及各个诸侯国竞相追求的对象,本身就说明当时普遍存在此种观念,即青铜之乐已经成为调节各国军备投资的重要因素。

当然这一时期也有一些更为极端的例子,如《春秋左传》记载当时著名乐人师旷在晋国聆听音乐而识别国家命运之事:

丙寅晦,齐师夜遁。师旷告晋侯曰:“鸟乌之声乐,齐师其遁。”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叔向告晋侯曰:“城上有乌,齐师其遁。”

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南师不时,必无功。”叔向曰:“在其君之德也。”[152]

其三,音乐生产行为本身就是国家政治外交的一部分。钟磬乐舞的高昂成本、郑卫之乐的稀有特色以及礼乐的等级功能,导致这一时期的诸侯邦国非常重视音乐的实用功能,即强调音乐在国家政治、军事、外交中的作用,并将其作为治国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春秋左传》载: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153]同样,郑国为了国家利益也赂晋侯以师悝、师触、师蠲,歌钟二肆,及其镈盘、女乐二八。[154]最为典型的案例则是前文所列举楚国宫廷琴师钟仪在楚郑两国交战时被郑国俘虏,郑国将其作为珍贵物品献给晋国,希望能够与晋国结盟。而晋国得到钟仪之后,又把他又献给了楚国,希望能够缓和晋楚两国的关系。[155]这充分说明在诸侯邦国之间的政治、外交事务中,在国与国的利益交换中,乐人、乐器的重要性。而重要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奴隶社会中,乐人、乐器都是财富的象征,等同于广义上的贵重商品,可以换取政治和经济利益。

【注释】

[1]也有学者说是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

[2]黎翔凤,撰.梁运华,整理.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400.

[3]蒋礼鸿.商君书锥指[M].北京:中华书局,1986:60.

[4]郑朝彬.试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变革之原因[J].黑龙江史志,2012(17).

[5][清]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160-162.

[6]王凤林.简论春秋战国时代商品经济的繁荣[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03).

[7][汉]班固.汉书//“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727.

[8][汉]毛亨,撰.[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60.

[9]王利器.文子疏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0:264.

[10][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426.

[11][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425-2426.

[12][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991.

[13][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19.

[14][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22.

[15][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071.

[16]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91-92.

[17]吴毓江,撰.孙啟治,点校.墨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3:267.

[18]吴毓江,撰.孙啟治,点校.墨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3:381.

[19][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8-99.

[20][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8:62-65.

[21][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47.

[22]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175-177.

[23][魏]何晏,注.[宋]刑昺,疏.论语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5.

[24][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410-1412.

[25][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00-901.

[26][汉]毛亨,撰.[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63.

[27][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8:232.

[28][汉]毛亨,撰.[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9,644.

[29][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38-740.

[30][魏]何晏,注.[宋]刑昺,疏.论语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53.

[31][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468-2473.

[32][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475.

[33][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782.

[34][汉]毛亨,撰.[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40.

[35][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785.

[36][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980.

[37][汉]赵歧,注.[宋]孙奭,疏.孟子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29.

[38]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177-178.

[39][汉]毛亨,撰.[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38.

[40][魏]何晏,注.[宋]刑昺,疏.论语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53.

[41][汉]毛亨,撰.[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45-546.

[42][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351.

[43][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89.

[44]吴毓江,撰.孙啟治,点校.墨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3:160.

[45][汉]公羊寿,传.[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9.

[46][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907.

[47][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785.

[48][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326.

[49][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0.

[50][汉]毛亨,撰.[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6-27.

[51][汉]毛亨,撰.[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82

[52][魏]何晏,注.[宋]刑昺,疏.论语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54.

[53][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690.

[54][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977.

[55]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114.

[56][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614.

[57]吉联抗.《吕氏春秋》音乐文字译注[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44.

[58][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839.

[59][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883.

[60][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06-1007

[61][汉]高诱,注.战国策[M].北京:中华书局,1985:83.

[62][汉]毛亨,撰.[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36-437.

[63][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351.

[64][汉]毛亨,撰.[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21-823.

[65][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297.

[66][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28,1135.

[67]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179-181.

[68][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847.

[69]参考: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结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371-372.

[70][清]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186-187.

[71][汉]毛亨,撰.[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

[72]吴毓江,撰.孙啟治,点校.墨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3:904.

[73][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40.(www.daowen.com)

[74][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92.

[75][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04,634-635.

[76][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69.

[77][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28.

[78][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326.

[79][魏]何晏,注.[宋]刑昺,疏.论语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42,147-148,153-154.

[80][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92.

[81][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551.

[82][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978.

[83]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177-178.

[84][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65.

[85][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8:326.

[86][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656.

[87][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18.

[88]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24.

[89]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178-179.

[90][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972.

[91][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266-267,285-286.

[92]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227-228.

[93][魏]何晏,注.[宋]刑昺,疏.论语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53

[94]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177-178.

[95][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481.

[96][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19.

[97][汉]毛亨,撰.[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79-1375.

[98][汉]毛亨,撰.[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45-588

[99][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634.

[100]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2:114.

[101][魏]何晏,注.[宋]刑昺,疏.论语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8.

[102][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39.

[103][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49-750.

[104][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1023.

[105][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595.

[106]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22.

[107]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178.

[108][汉]毛亨,撰.[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9.

[109][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46.

[110][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92.

[111][汉]毛亨,撰.[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87-644.

[112][周]左丘明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06-1007.

[113][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974.

[114]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2:111.

[115]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2:114.

[116]吴毓江,撰.孙啟治,点校.墨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3:263-264.

[117][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87.

[118][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02-903.

[119][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18.

[120][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05-406.

[121][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18.

[122][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8:258.

[123][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8:257.

[124][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27-740.

[125]吴毓江,撰.孙啟治,点校.墨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3:918.

[126][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8:305.

[127]吴毓江,撰.孙啟治,点校.墨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3:46-47.

[128][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398.

[129][汉]赵歧,注.[宋]孙奭,疏.孟子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1.

[130]吴毓江,撰.孙啟治,点校.墨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3:381.

[131]吴毓江,撰.孙啟治,点校.墨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3:381-382.

[132][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39.

[133][战国]吕不韦,撰.陈奇猷,校.吕氏春秋新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874.

[134][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676-677.

[135][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410-1411.

[136]吴毓江,撰.孙啟治,点校.墨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3:263-267.

[137]黎翔凤,撰.梁运华,整理.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1194.

[138][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0.

[139]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227-228.

[140][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883.

[141]吴毓江,撰.孙啟治,点校.墨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3:61.

[142]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结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371-372.

[143]彭玮在其硕士论文《春秋战国时音乐生产概况》(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中专门论述了春秋时期的区域化音乐生产,本章论述时也借鉴了其研究成果。

[144][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2467-2468.

[145][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95-1107.

[146][汉]司马相如,著.金国永,校注.司马相如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76.

[147][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980.

[148]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177-178.

[149][魏]何晏,注.[宋]刑昺,疏.论语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53.

[150][汉]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0:1883.

[151]吴毓江,撰.孙啟治,点校.墨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3:380.

[152][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50,953-954.

[153][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39.

[154][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00-902.

[155][周]左丘明,传.[晋]杜豫,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38-73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