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研究现象的季节变动及其规律时,着重于数量描述,即用统计指标来综合说明现象季节变动的数量特征。因此,首先必须掌握有充分的数字资料,需用三年或更多年份的资料作为基本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这样才能较好地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使季节变动的规律性更切合实际。否则,不足以表现该现象季节变动的数量特征。在这些统计资料基础上,计算反映季节变动的统计指标。测定季节变动的主要方法是计算季节比率,来反映季节变化程度。季节比率高说明是旺季,反之说明是淡季。计算季节比率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不考虑长期趋势影响的月平均法,二是剔除长期趋势影响后的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一)按季(月)平均法
按月平均法亦称按季平均法。若是月资料就是按月平均;若是季资料则按季平均。其计算的一般步骤如下:
1.将各年同月(季)的数值列在同一栏内;
2.将各年同月(季)数值加总,并求出月(季)平均发展水平;
3.将所有月(季)数值加总,求出总的月(季)平均数;
4.求季节比率(或季节指数)S.I.,其计算公式为:
【例7-20】下面举例说明按月(或季)平均法的应用,有关数据见表7-27所示。
根据表7-27资料:
各年第一季度的季节比率为:
第二季度的季节比率为:
第三季度的季节比率为:
第四季度的季节比率为:
表7-27 某乳品加工厂总产值季节比率计算表 单位:万元
季节指数反映了产值的季节性变化,第二季度季节比率最高,意味着生产最旺,第三季度季节比率最低,意味着生产处于淡季。
按月(或季)平均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且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采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原时间数列的资料不存在长期趋势变动影响或长期趋势呈水平变动。如果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呈上升或下降状态,那么,数列的近期数据要比远期数据对同期平均数的影响大。这样季节模型不能真实地反映季节变动的一般规律,需要在计算季节指数之前,先剔除长期趋势变动因素,然后计算季节指数。
(二)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利用移动平均法来剔除长期趋势影响后,再测定其季节变动。这里着重说明如何剔除长期趋势。
一般来说,对于各因素属于乘积形式的现象,应采用原数列除以长期趋势的方法剔除长期趋势;对于各因素属于和的形式的现象,应采用原数列减去长期趋势的方法剔除长期趋势。
1.除法剔除趋势值求季节比率(www.daowen.com)
第一,用移动平均法求出长期趋势。见表7-27中,因是季度资料,故先求四项移动平均后,再求二项移动平均,便得到趋势值yc。
第二,用除法剔除长期趋势。用原始数列除以同一时期的趋势值。如表7-27中,第一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第三,求季节比率。用表7-27中y/yc得到的数据重新编排,见表7-28,再按季求其平均的季节比率。
【例7-21】以表7-28的数据为例,计算某厂围巾销售量剔除长期趋势。
表7-28 某厂围巾销售量剔除长期趋势计算表
续表:
表7-29 除法剔除长期趋势后季节比率计算表
第四,调整季节比率,将求得的平均季节比率相加,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为400%,各月的季节比率之和应为1200%,如果其和大于或小于400%或1200%,应计算校正系数进行校正。校正系数的公式为:
然后,将校正系数乘上各季或各月的平均季节比率,使其总和等于400%或1200%。如表7-29中,平均季节比率之和为399.564,应予以调整,先计算校正系数1.00109,再用1.00109乘以各季的平均季节比率,表中的第一季度的季节比率=1.00109×1.5536=1.5553(或155.53%),其余类推。经校正后的各季(月)平均季节比率,即为应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所求得的季节比率。
2.减法剔除趋势值求季节变差
为叙述方便,仍以上例说明计算方法。
第一,用移动平均法求出长期趋势。
第二,剔除长期趋势。用原数列减去同一时期的趋势值,如表7-27中,第一年第三季度:18-141.625=-123.625;第四季度:255-146.75=108.25,其余以此类推。
第三,计算同期平均数。用表7-28中(y-yc)得到的数据重新编排,成为表7-29的基本数据,再计算同季平均数。见表7-30所示,第一季度=93.5;第二季度
第四,分摊余数得季节变差S.V.。把同期平均数合计数分摊到各时期的同期平均数中去。即
如表7-30中,第一季度季节变差:93.5-
式中0.187 5即为校正数。
表7-30 减法剔除长期趋势后季节变差计算表 单位:万条
季节变差的意义是,以移动平均的长期趋势为基础来计算各季度上下波动的标准幅度,其计量单位是原资料的销售量“万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