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相对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相对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将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和作用介绍如下。结构相对数具有重要的作用,概括地说,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通过计算结构相对数,可以认识事物内部构成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比例相对指标一般以总量指标进行对比。比例相对数的分子与分母有的可以互换,而结构相对数却不能,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方法常常可以结合使用。比较相对指标数值通常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相对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相对指标由于研究目的和任务的不同,对比基础的不同,通常分为: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现将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和作用介绍如下。

(一)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1.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概念

它是指某项工作在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之比,主要用来说明计划完成的情况,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其基本公式为:

2.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计算

由于计划指标表现形式可能是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因此上述基本公式的表现形式有三种:

(1)计划数为总量指标。当计划数是总量指标时,可用于检查计划完成情况或进行计划进度检查。其计算公式:

【例4-1】某企业2010年各季度计划完成情况,如表4-1所示。

表4-1 某企业2010年各季度计划销售额的有关资料

计划进度检查主要看时间过半时,完成任务是否过半,若有差距应早做调整,组织人力、物力,确保按时完成计划。

对计划完成程度的评价,是实际完成数超过计划数好,还是低于计划数好,要根据计划指标的性质和内容来确定。通常,正指标如产值、利税额、产量、销售额等,超过100%说明计划完成情况较好。逆指标如单位成本、费用总额等,小于100%说明计划完成情况较好。

(2)当计划数是相对指标时,用了“增长了”“提高了”或“降低了”“减少了”的百分数表示时,其计算公式为:

【例4-2】某公司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2011年比2010年提高8%,而实际提高10%,则该公司计划完成程度为:

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司的劳动生产率实际比计划超额1.85%完成。

(3)当计划数是平均指标时,计算公式为:

该指标是用于考核平均水平表示经济技术指标的计划完成程度。

【例4-3】某年某厂某种产品计划单位成本50元,实际单位成本48元,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计算表明该企业单位成本实际比计划降低了4%,超额完成计划。

(二)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指利用分组法,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各部分,以某一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所得到的比值或比率,来反映总体内部结构是否合理的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结构相对指标通常根据总量指标来计算,其分子和分母可以同是总体单位数或者同是总体的标识数值,计算结果用百分数或成数表示,各组比重总和等于100%或1。

结构相对指标用以研究总体内各组成部分的分配比重及其变化情况,从而深刻认识事物各个部分的特殊性质及其在总体中所占有的地位和地位的变化。

例如,2011年,东部地区投资144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占地区总投资的比重由2010年的49.67%下降到48.74%;;中部地区投资82524亿元,增长28.8%,占地区总投资的比重由27.32%上升为27.83%;西部地区投资69489亿元,增长29.2%。所占比重由23.01%上升到23.43%。这些结构相对指标说明中、西部地区投资比重有所提高。

结构相对数具有重要的作用,概括地说,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通过计算结构相对数,可以认识事物内部构成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例如,德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恩格尔,通过对西方几个国家的工人家庭所作的统计调查,发现了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消费结构趋势和规律:家庭收入越少,用于饮食消费的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而用于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所占的比重也就越小,但用于衣着、住宅、取暖、照明等方面的支出所占的比重变化不大。他由此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居民收入中用于食物部分的比重,可以作为衡量消费水平的标志。习惯上认为食品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上为勉强度日,在40%~50%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20%以下为最富裕。据《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比较统计资料》披露,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均在20%以下。我国近年来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也在逐年下降,2000年以后,上海、北京等城市的恩格尔系数都在40%以下。

其二,在工商企业管理中,利用结构相对数可以衡量和评价各构成部分是否合理科学。例如,计算产品合格率、设备完好率、能源有效利用率等指标可以从不同侧面说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www.daowen.com)

(三)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指利用分组法,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部分,以某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进行对比而得出的比重或者比率,用以分析总体内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比例相对指标计算结果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还有以比较基数单位为1、100、1000时,被比较单位是多少的形式来表示。如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为113.2%,即在出生婴儿中,男女比率达到113.2∶100,比正常值要高,有些失衡。

比例相对指标一般以总量指标进行对比。依据分析任务和提供资料的情况,也可运用现象总体各部分的相对数或平均值进行对比。如我国某年职工平均生活费支出1910.95元,农民平均生活费支出935.37元,职工与农民消费水平对比为2.04∶1。这个比例相对指标是在提供平均值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

比例相对数对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比例相对指标可以分析国民经济中各种比例关系,如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工农业总产值中农轻重比例、农林牧渔总产值中农林牧渔各业的比例等等。并可以根据比例现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从而调整不合理的比例,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比例相对数与结构相对数都是在对总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比例相对数也有反应总体结构的作用,只是对比的方法不同。结构相对数是部分与总体的数值之比,而比例相对数是总体内部各部分数值之比。比例相对数的分子与分母有的可以互换,而结构相对数却不能,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方法常常可以结合使用。

(四)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是指同一时期、不同单位之间同类指标之比,可以反应事物发展不平衡的相对差异程度的相对数。比较相对指标数值通常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分子与分母现象所属统计指标的含义、口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必须一致。比较相对指标一般用百分数或倍数。例如,2010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4113.58亿元,上海市为17165.98亿元,天津市为9224.46亿元,则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为北京的1.216倍(17165.98∶14113.58),而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又为天津市的1.530倍(14113.58∶9224.46)。

以上例子是用总量指标来相比的。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进行对比,例如用人均粮食产量进行对比。

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将各单位的技术经济指标与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对比,与国家规定质量标准对比,从而找出差距,为提高本单位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提供依据。这是把比较的对象典型化而计算的相对指标。

例如,某年甲商业企业劳动率为1.15万元,乙企业为1.00万元。则甲企业劳动率是乙企业的1.15倍(1.15/1.00),1.15倍是不同企业的同一指标即劳动生产率(平均指标)的比。计算比较相对指标,通常采用平均指标或相对指标进行对比,以准确反映现象发展的本质差异。

计算比较相对数时,作为比较基数的分母可取不同的对象,一般有两种情况:其一,比较标准是一般对象。如果分子分母取自两个不同地区且地位相当,这时,分子分母的位置可以互换。其二,比较标准(基数)典型化。例如,如果将本单位产品的质量、成本、单耗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与国家规定的水平比较,与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比较,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等,则此时分子分母的位置不能互换。

(五)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性质不同但又有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总量指标对比结果。用来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普通程度等的综合指标。它和其他各种相对指标根本不同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同类现象指标的对比。其计算公式为:

例如,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01202亿元,全国人口为134091万人,则平均每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9920元。强度相对指标常以双重计量单位表示,是一种复名数,如人口密度单位是人/平方公里,人均主要产品产量用吨/人。另外也有一些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用千分数或百分数表示,如人口死亡率用千分数表示,流通费用率用百分数表示,实质上仍是双重单位。死亡率为每千人中死亡人数,流通费用率为每百元销售额中的费用。

强度相对指标有时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从而形成正逆指标,正指标越大,逆指标越小,说明其强度、密度、普遍程度越大。

【例4-4】某城市人口1000000人,零售商店5000个。则:

计算结果表明,该城市每千人拥有3个商业网点,指标数值越大,每千人拥有商店越多越好,商业越发达,人民生活越方便,表示强度越高,这是正指标。如果把分子和分母对换,则:

计算结果表明,该城市每个商业网点为333人服务,指标数值越小,每个商店负担服务的人数越少,商业网点多,人民购物更方便,这是逆指标。

【例4-5】某企业2012年工业总产值为1500万元,职工平均人数为500人。则全员劳动生产率即人均工业生产总值为:

强度相对数没有数值大小的限制,分析时应联系其他类似的同类指标对比说明。例外,还应注意,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虽然强度相对指标经常称为“××平均数”或“平均××”,如上例中的“人均工业生产总值”,但它不是平均指标,而是强度相对指标,两者的区别在于对比的分子与分母的口径是否一致,如上例中的“人均工业生产总值”分子与分母口径不一致,分子“工业生产总值”是职工中的一部分即生产工人创造的,而分母“企业平均职工人数”是企业的全部职工,并不是每一个职工都参加了“工业生产总值”的生产,即没有亲自参加工业生产的职工也参加了对“工业生产总值”的分配。而平均指标分子与分母的口径应当是一致的,如将上例中反映全员劳动生产率的“人均工业生产总值”换为反映工人劳动生产率的“生产工人人均工业生产总值”,即从分母中扣除了不参加工业生产活动的人员,计算的结果即为平均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统计中重要的对比分析指标,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反映生产条件及公共设施的配备情况,也可以反映经济效益的情况,可以说明一个国家、地区或部门的经济实力或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同时,借助这种指标进行国家、地区间的比较,确定发展不平衡和发展的差距。

(六)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发展速度,它是同类指标在不同时期上的对比。其计算公式为:

有关动态相对指标的详细内容在本书第四章将专门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