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分配数列的基础知识

分配数列的基础知识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配数列是指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且依次排列,并列出每个组的单位数,从而形成总体单位在各族中的分布,亦称分布数列或者频数分布。分配数列主要由各组名称与各组单位数(次数)两部分构成。例如,人口按性别分组后形成的人口数在各组分布情况的数列,学生按年龄分组后形成的学生人数在各组分布情况的数列等,都是分配数列。分配数列如表3-12所示。次数和频率在分配数列中的作用如下:第一,表明总体各组在总体中的强弱程度。

分配数列的基础知识

分配数列是指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且依次排列,并列出每个组的单位数,从而形成总体单位在各族中的分布,亦称分布数列或者频数分布。

分配数列主要由各组名称与各组单位数(次数)两部分构成。例如,人口按性别分组后形成的人口数在各组分布情况的数列,学生按年龄分组后形成的学生人数在各组分布情况的数列等,都是分配数列。分配数列如表3-12所示。

表3-12 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的性别分布

分配数列由各组名称(或各组变量值)与各组单位数(次数)两部分构成。

分配到各组中的总体单位数,又称频数;频率则是次数的相对数形式,是各组单位数在总体单位总数中所占的比重。次数和频率在分配数列中的作用如下:第一,表明总体各组在总体中的强弱程度。就变量数列而言,哪一组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表明该组的变量值对于总体标志水平的影响作用越大;反之则越小。第二,反映主体单位数在各组之间的分配状况,即总体分布特征。在异距分组的情况下,各组次数或频率由于受组距不同的影响,并不能确切地反映总体分布的实际特征。这时需要利用次数密度来消除组距大小不同对次数的影响,通过次数密度来观察总体分布的实际情况。

次数密度就是单位组距内分配的次数。用公式表示为:

【例3-1】某班数学考试成绩异距分配数列如表3-13所示。(www.daowen.com)

表3-13 某班数学考试成绩表

在这个异距数列中,次数密度才能确切地反映学生考试成绩次数分布的实际情况。

有时为了研究次数分布的状况,满足计算分析的需要,需计算累计次数和累计频率。累计次数和累计频率有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之分,其累计方法和意义各不相同。现以表3-14资料为例加以说明。

表3-14 某班学生考分次数分布

向上累计,是将各组次数和频率由变量值小的组向变量值大的组逐项累计,各组累计数表明各组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和累计频率。如表3-14中的第三组,向上累计次数为29,累计频率为58%,表明该班学生考分在80分以下的有29人,占全班的58%。当所关心的是变量值较低现象的次数分布情况时,可采用向上累计。

向下累计,是将各组次数和频率由变量值大的组向变量值小的组逐项累计,各组累计数表明各组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和累计频率。如表3-14中的第四组,向下累计次数为21,累计频率为42%,表明该班学生考分在80分以上的有21人,占全班的42%。当所关心的是变量值较高现象的次数分布情况时,可采用向下累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