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搞好体制转轨,实现经济良性循环

搞好体制转轨,实现经济良性循环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是中国当前新一轮经济周期正在到来,国有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面临着新的启动,目前各地出现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热情和势头。应该看到,物价波动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通胀势所难免。中国改革以来经济运行周期性的特点和运行不良,其根本原因仍然是体制和机制的缺陷,因而抑制通胀,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争取经济稳定增长和良性循环,其根本之途就是深化改革。

改革以来经济波动的实践表明,采取措施,力争实现经济良性运行,是体制转轨期的一项重大任务。特别是中国当前新一轮经济周期正在到来,国有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面临着新的启动,目前各地出现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热情和势头。“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施,意味着更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更加庞大的投资活动。改革释放出的巨大经济活力和拥有13亿人民的中国大步向前迈进的现代化进程,正在迎来一个社会总需求不断增长的新时期。基于中国还处在新旧模式转轨期,调节与调控机制乏力和不完善,因而应当长期保持头脑冷静,警惕经济膨胀,继续搞好和完善宏观调控。根据情况的变化,当前需要掌握好“松动”力度,支撑国企调整和促进合理复苏,同时又防止通胀重起,但不能用信贷“开闸”来替代力度的调整,重要的是坚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方针,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从而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为此,有必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实行稳定高增长的方针。继续强化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比例、建设规模与国力等重要关系,把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而其关键是调控好基本建设规模。

第二,搞好增长方式的转变。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改变增长方式,要把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置于科技进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基础之上,走一条投入省、产值大、效益高的发展道路,即集约型的高增长方式,这是未来15年内保持经济高速度和低通胀的关键。

第三,以高增长、低通胀为目标,要争取在1997年把物价涨幅降到经济增长率之下。应该看到,物价波动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通胀势所难免。我们所要加以克服和防止的是那种过度的双位数的通胀,但在我国当前一段时期内不可能实现“无通胀的发展”,现实的抉择是争取把通胀幅度降到发展速度以下并保持在社会可承受范围之内,从而使抑制物价与加快发展相协调。(www.daowen.com)

第四,加快改革力度,加快体制转轨。中国改革以来经济运行周期性的特点和运行不良,其根本原因仍然是体制和机制的缺陷,因而抑制通胀,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争取经济稳定增长和良性循环,其根本之途就是深化改革

中国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在保持稳定中有步骤地推进改革,是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人们清楚地看见,西方一些人倡导的苏东“休克疗法”带来了生产破坏和社会动荡的灾难性后果。也要看到,改革越是深入,遇到的阻力越大。这种阻力来自:(1)传统体制下的利益格局,转轨期越长,新旧体制并存下又会产生新的更加多样与复杂的利益格局,它往往使改革难以推进;(2)传统的陈旧观念也是抑制改革的重要因素。转轨时期越长,旧思想、旧观念也会长久僵持,甚至还会借机回潮。

除了阻力而外,改革还受到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宏观环境的制约,人们可以想见,面对严重运行困难的国有企业,势难集中力量来推进改革。可见,要把改革的循序渐进与重点突破,与某一方面、领域中的快速变革相结合。中国在1993年以来加强宏观调控的情况下,做到了改革的全面推进,财税、外汇银行等领域的一些重大改革陆续出台,在宏观环境不宽松条件下,保持了改革的势头。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体制转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