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22户企业进行改革的试点,其目的并不在于试点本身,而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活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各试点企业都把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以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围绕市场需求抓技改。各企业在抓技术改造的过程中,都强调了要以市场为四川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考察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开展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如四川嘉华企业集团公司是以生产特种水泥为主的综合性建材企业,其油井水泥产量占全国20%,石棉水泥瓦的生产量居全省第一。由于国内生产的抗硫水泥不能适应受硫酸盐严重侵蚀的西北地区施工的需要,该公司通过技术改造生产出了高级抗硫水泥,该产品在西北地区特别是国家重点工程甘肃引水入秦工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很强的抗硫酸腐蚀能力。该公司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所生产的油井水泥已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API标准,产品被美、英、日等国在我国沿海开发油田和承包的重点工程中免检使用,并直接出口东南亚和香港地区。
——围绕提高经济效益抓技改。试点企业都把技术改造落实到提高经济效益上,在加强管理、搞好生产组织、节能降耗工作的同时,掌握市场动态和产品信息,抓紧上一批“短平快”项目,做到技术上先进、质量上适用、经济上合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如自贡鸿鹤化工总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1993年组织力量开展了技术开发项目17项,其中新产品4项、新技术10项、微机推广应用3项。全年投入技术开发费用748.20万元,有6项获省、市及中国纯碱协会科技进步奖,增加经济效益313.44万元。1994年2月17日《经济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对该厂依靠技术改造、上技改项目、提高经济效益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和好评。(www.daowen.com)
——围绕企业发展抓技改。试点企业在扩大生产能力、加快发展速度的过程中,通过技术改造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方式,使企业走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如亚太企业总公司生产的亚太啤酒是省名牌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但现有的生产能力年产只有3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为此,该公司增加技改投入,重点实施啤酒生产的技改工程,1994年就实现年产5万吨,力争1995年达到7万吨,1996年达到10万吨。
——围绕增强企业经济实力抓好技改。试点企业在加快技改过程中,出现了资金缺口大和资金补充困难的局面。为了促进企业的技改工作,省委、省政府决定,对试点企业从1988年起形成的新增资本金中划出不超过50%的部分留在企业支配使用,所有权属于国家。按上述办法划出的新增资本金所形成的利润从1993年7月起,在缴纳15%的所得税后,全部留在企业,主要用于技术改造和补充流动资金及弥补企业亏损。这一决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困难,增强了企业的经济实力,调动了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加快了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