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金的流失,其深层的原因在于经济体制与经济机制的缺陷。现阶段发生的国有资金多渠道流失现象,主要是由于改革的尚未到位和经济机制的不健全,这是模式转换初始阶段两种体制共存和互相摩擦造成的不健全的经济机制的产物,因而可以称之为机制性的国有资金流失,这种机制性的流失,只有通过经济机制的健全才能加以解决。因而,为了消除国有资金流失现象,必须深化改革,完善经济机制,而不能单纯诉诸“收”和“管”,走回头路。具体地说,解决国有资金流失问题,必须消除扩权后企业内部的利润向消费倾斜。
第一,必须完善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形成一个能确保国有资金收益和能实行正常积累以及保证职工收入合理增长的利润分配机制。这一分配机制的形成,主要关键在于形成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以之来制衡和消除企业的消费亢进和消费侵蚀积累的内在动因,为此,就要硬化企业的预算约束,使企业自负盈亏。
第二,基于承包制的经营机制下,企业存在着追求短期分配利益而忽视资产增值的倾向,因而应该将保值与增值要求列入承包责任之中,来抑制承包制在资产营运中存在的负效应。把保值与增值列入承包责任的工作做好,可以作为现阶段完善企业承包制的一项重要方面。但是,必须看到承包制毕竟不可能解决经营者利益与国有资金最佳营运和从长期看的价值最大增值的矛盾,从而不能消除企业重自身短期分配利益,轻国有资金增值的内在动因。“承包”对方资产,而不是经营自身资产的“承包制”本身,决定了即使是把资产增值指标订入合同和延长承包期限,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上述矛盾和杜绝国有资产被“侵蚀”。因而,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寻找更为恰当的经营形式就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国营企业资金流失的经济根源,在于企业两权分离的改革还不到位。一方面扩权后的企业拥有强烈的利益驱动,另一方面又缺乏充分的经济损益的约束机制,这就是所谓企业“负盈不负亏”,即有盈利企业自己可以多得,职工可以多分,有亏损找财政支持,找银行贷款。这种企业内在的消费扩张趋势必然会引起消费侵蚀积累,工资侵蚀利润,从而是国有资金流失的经济根源。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资金流失问题,就需要进一步搞好和深化赋予企业以经营主体地位的改革。具体地说,既要坚持企业两权分离的方向,同时又要确保国家所有权的实现,为此有必要探索把产权机制引入国营企业之中。一方面要建立能确保国家实现财产所有权的产权机制,使国家能有效地对自主经营的企业实行活动的引导和调控,征取税收和资产收益。显然,国有资产收益必须是有经济根据的和规范的,不能侵占企业的营运资本。另一方面,要建立能确保企业实现财产支配使用权的“法人财产权”机制,使企业能从良好经营中,包括从企业资产的长期看的最大增值中获得利益,同时也要因经营不善,包括因资产价值的损失而蒙受经济损失。这样的企业经营产权机制,将既给企业搞好资产保值和增值以利益激励,同时又使企业有因价值保值增值状况不佳而发生经济资产损失的约束。这样的产权机制引入自主经营的国营企业之中,和使之与企业的利益驱动相结合和配伍,企业的消费亢进和消费对积累的侵蚀等不健康的机制就将得到改变,企业行为就能进一步合理化,两权分离就不会导致企业权益的“越位”,即削弱国家所有权和侵蚀国有资产权益。形成了上述既能维护国有资产所有权,又能确保企业资金占有权的产权机制,才能使国营企业拥有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才能切实保证企业行为合理化。由于这一问题需要专门论述,在此不多论及。(www.daowen.com)
总之,解决国有资金流失的根本之途,在于深化国营企业的改革,推进国营企业分配关系以及企业职工分配关系的改革,进行企业经营形式与财产组织形式的改革,要探索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总之,在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企业体制与经营机制后,作为机制性的国有资金流失问题将从根本上获得解决。
【注释】
[1]原载《财经论坛》1991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