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运用多态技术完善调解机制

运用多态技术完善调解机制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针对不同气质当事人采取的心理应对措施2.调解语言的运用调解是一项解决纠纷的活动,也是一门语言运用的技术,语言本身在交际过程中就具有调解的功能。乡土案件中的当事人大多是粗朴厚实的村民,对情商认知和感情交流较为敏感。在调解语言中糅合适度的非语言手段,能够缓和调解气氛,降低当事人的抵触情绪,激发当事人的协调情愫,让案件调解趋向良态发展。

运用多态技术完善调解机制

乡土法庭调解除了依靠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了解乡土现况外,还有赖于对调解技能的把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解心理技术[12]

从心理角度而言,一次调解活动也是一次调处多方的心理博弈、容斥过程。案件调解并非单纯地在法律技术层面上进行操作,还需深层挖掘纠纷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心理动因,这就要求基层调解法官必须掌握调解心理技巧等非讼技能,提升完善自身的认知层次、情感品质和人格特征。在乡土社会中,村民对专业法律知识的疏晓浅知和行事方式的随机多态需要法官能够从容应对,冷静处理。他们既须掌握当事人的心理特点和情绪特征,又要根据差异化的民俗习惯和当事人性别性格等偶合因素进行细分,采取合适的心理应对策略(见表3),这些都有赖于其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素养磨炼。

表3 针对不同气质当事人采取的心理应对措施

2.调解语言的运用(www.daowen.com)

调解是一项解决纠纷的活动,也是一门语言运用的技术,语言本身在交际过程中就具有调解的功能。[13]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跳。”好的调解语言运用,应当在对案件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平衡中寻到法、理、情的统一,这对情感表达相对简朴直白的村社成员而言尤需如此。笔者认为,一次话语活动是“意思表达——做出反应”的过程(图4),故调解者的语言表达应当清晰、妥当、有效,实现法律原则与调处弹性之间的有机融合。同时,乡土社会语言体系中含有大量俗谚俚语,调解者需在法律术语与乡土俗语之间及时快速切换,把控特定调解场域下语言交流的引导性和节奏感,使调解效果达到最佳。

图4 一次话语过程活动图

3.非语言手段的运用[14]

非语言包括体态语(如身体接触)、副语言(如音调)、态势语(如手势)及时空控制等。乡土案件中的当事人大多是粗朴厚实的村民,对情商认知和感情交流较为敏感。在调解语言中糅合适度的非语言手段,能够缓和调解气氛,降低当事人的抵触情绪,激发当事人的协调情愫,让案件调解趋向良态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