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央高度重视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业未来的发展对我国其他行业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农业产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其不仅为民众提供生活必需的物质资料,同时也为其他相关产业提供必备原材料。因此,农业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以及地位。[2]当前,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比例不足10%,但农作物食品消耗却占世界的20%。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014年公布的报告显示,农业占有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9.2%,但从事该产业的劳动力占我国总劳动力的30%。可见,无论是在食物消耗量与土地面积占比方面,还是劳动力人数与生产总值方面,均存在不合理的现象。[3]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量失衡、农产品质量不优、农业效益不高。自2004年以来,中央1号文件均为有关农业、农村以及农民“三农”问题的文件。尤其是201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需要对农业供给侧各个方面进行改革,重点工作是减少库存量、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只有对当前供给侧结构进行深入的改革,方能解决目前粮食产量、粮食库存量以及进口量同时增加的局面,进而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率,实现产能的合理运用,并令农民经济收入有所增加,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竞争实力。[4]针对农业供给侧改革,我国已经开始尝试从法治的角度加以推进,通过法律法规对供给侧结构进行适当的干预,以便结构愈发优化。
2.认识不断提升(www.daowen.com)
当前,我国关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研究愈发深入,对其认识也不断提升。供给侧改革的概念,最早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一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提出。之后该词在各级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频频出现。许多学者也开始对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进行解读,对其内容、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均提出了对应的方案以及自己的观点,不仅加深了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达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共识。如部分学者认为我国传统农业的需求端主要借助出口、投资以及消费三种方式来提高农业经济的增长,用以调整经济日益被动的形势则多依凭发放信贷资金来增加经济的杠杆,最后的结果通常是面临经济危机之后才舍弃传统的杠杆。2008年美国面临的次贷危机以及2016年欧洲面临的危机就是较为典型的例子。而美国和欧洲地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才从经济危机的泥沼当中脱困而出。[5]供给侧改革则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出现,最大程度发挥供给端所具有的潜能,借此刺激市场的发展,并使得生产率呈现稳步提升的效果。可见,我国学者对供给侧改革的原因以及功能作用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这也证明我国学者对供给侧改革有更为深入的认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