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关于社会治理供给侧的基本要素

关于社会治理供给侧的基本要素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源于经济领域。经济改革为社会治理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社会治理供给侧是指以提供有效供给为着力点,淘汰无效的和已经过剩的供给,通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对社会治理供给侧结构性要素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治理主体多元供给。社会主体包括各类社团组织和普通公民,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底盘。三是治理体系创新供给。

关于社会治理供给侧的基本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源于经济领域。一般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改革资源配置方式,扩大有效供给,实现“三去一降一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要素主要是指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与供给侧相对应的是需求侧,起源于美国,比较典型的是凯恩斯主义,其核心是通过控制需求达到经济调控的目的。需求侧要素主要是指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凯恩斯主义被一再证明在短期内的确立竿见影,但长期来看,一味扩大需求就必定会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停滞。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管理与社会治理一脉相通。经济改革为社会治理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社会治理供给侧是指以提供有效供给为着力点,淘汰无效的和已经过剩的供给,通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对社会治理供给侧结构性要素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治理主体多元供给。社会治理主体可以抽象为政府、市场、社会三类。各类主体既是社会治理的对象,同时也是社会治理的参与者。政府主体包括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是社会治理的领导者和指导性力量。市场主体包括企业、消费者和各类行业组织,是社会治理最主要的资源配置者。社会主体包括各类社团组织和普通公民,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底盘。二是治理格局放大供给。从我国社会建设发展脉络看,理念上经历了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主体上经历了从单一到全民的转变。社会治理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全民共建共治共享,这种观念日益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三是治理体系创新供给。从某种程度上讲,社会治理的本质就是“社会事务管理+社会服务提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提出“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到确立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部署,其实质就是要“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确保人身安全、民心安稳、社会安定。(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