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市场与政府失灵: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

中国市场与政府失灵: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供给侧管理以有效的市场调节为基础,这一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理论抑或实践,都已反复予以印证,中国在进行供给侧经济管理时也必须遵循这一前提。但矛盾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中国在供给侧方面出现的问题也呈现出现实国情下的特殊性,这也是为何我国要在现阶段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中国市场与政府失灵: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

供给侧管理以有效的市场调节为基础,这一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理论抑或实践,都已反复予以印证,中国在进行供给侧经济管理时也必须遵循这一前提。但矛盾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中国在供给侧方面出现的问题也呈现出现实国情下的特殊性,这也是为何我国要在现阶段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我国供给侧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经济结构性失衡,从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三去一降一补”,也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中可见一斑,产能过剩、“僵尸企业”等都是供给侧问题的具体体现。供给侧管理以有效的市场机制为前提,出现以上种种问题自然与市场机制的缺陷分不开,或者至少在健全市场条件下部分问题不会像今天这般严重。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作为人们各种经济活动的枢纽,连接着社会再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市场的影响贯穿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市场的发展,用以交换的商品种类不断增多,使得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传统商品市场繁荣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以及信息市场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的产生[8],而诸如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正是供给侧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市场之间的相互关联、有机结合,从地理范围来看,将使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打破割裂封闭的状态,各个地方之间可以就市场的相关信息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各个行业、各个地方的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可以自由进入或者退出市场,根据市场所反映的消费者偏好决定自身产品的生产结构和数量。同时,在统一、开放的市场中,生产经营者可以自由和充分地竞争,价值规律也可正常发挥作用。从微观来看,生产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可以得到有效、合理的调节,通过微观主体的有效竞争,社会经济在总体和宏观层面同样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资本的合理流动。(www.daowen.com)

伴随市场失灵的,是长期以来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和不当干预,以产业政策而非竞争政策作为基础性经济政策正是该特征的体现。在我国,由于市场机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竞争,使得产业政策对特定产业以及企业的扶植政策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没有解决[9]。最为典型的例证便是近年来光伏产业的发展。我国光伏产业在中央政府2010年“四万亿巨量投资”前后经历了超高速的扩张阶段,但这种扩张是建立在太阳能屋顶计划、金太阳示范工程、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等政府产业政策之上的。也正是因为过度依赖政府政策性补贴,光伏产业面临体制扭曲[10],从而很快在2011年之后出现了发展困境,随着多晶硅价格大幅下降,光伏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库存压力大幅增加,产能过剩情况非常严重。

因此,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供给侧方面的问题尽管集中体现为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扭曲,或者说是供给与需求的脱节,但其根本原因却是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以及市场机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也即出现了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以产能过剩为例,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去产能的呼声最高,讨论也最多,甚至早在20世纪90年代,钢铁产能过剩的说法就已开始出现[11],本次改革也曾多次关注钢铁行业的去产能进展。但现实情况却是,按照国务院要求,5年内应该实现的粗钢产能压缩1.5亿吨,2016年压缩4500万吨等具体目标并没有实现,相反却是2016年粗钢产量增加了1.2%,出现了产能越去越多的局面。而据经济学家的分析,运用行政手段按照指标来压缩产能,往往压缩的是更高效率的企业,低效的企业并没有压缩[12]。如前文所述,在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下,低效的企业将最终为市场所淘汰,更高效的企业也会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产量和产品结构。因此,导致产能过剩,乃至高端供给不足抑或是无效、低端供给过剩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过度干预,也即政府失灵;另一方面则是与政府失灵同时发生的市场机制失灵。二者都使得我国市场经济并没有发挥市场应有的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